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理论探索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的理论范式
来源:     2008-12-16 16:16:00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即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审视、反思和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用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当前现实相结合,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分析中国的当前现实,从中提升出具有时代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回答,既指导中国的当前实践,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上述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展开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的层面,其中,理论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创造并不断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考察和解决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述这两个不同层面是紧密联系着的,其中,理论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为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服务的,而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对理论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具有如是规定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理论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成为一种理论范式,是由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反对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提出来的。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我们“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到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在这里,毛泽东实际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看作是“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模式,即中国革命的理论范式。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理论范式,所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创造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上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不过,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只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或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范式,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或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应有态度,即与主观主义相对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理论领域占居主导地位、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有可能成为整个当代中国的理论范式。

  二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范式,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研究的基本目标、方法论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当代中国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此相应,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三个方面。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的理论范式,首先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在内的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

  应该说,至少从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起,中国学术界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研究。然而,在以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作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等等相并列的一个研究领域,有时甚至只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或环节而受到少数研究者的重视,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至多也只是被理解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按照这种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等领域的研究是可以游离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外的,甚至是完全无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虽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并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是绝对必要的,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仅仅视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却是远远不够的,由这种观念所主导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背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式的。

  所谓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是指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当紧紧围绕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它的理论目标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从内容到形式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不断创造出与时代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来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高方法论原则;是否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衡量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和成果之意义的根本标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与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之间是有根本区别的。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人们所关注的主要是也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源流、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基本经验及其与其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形式的异同,目的在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则意味着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是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要求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等各个领域的研究都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如果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属于一种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那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则属于一种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正是由于突破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仅仅理解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的狭隘视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才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的伟大理论创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的理论范式,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的根本范式。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门类很多,包括哲学、史学、文学、新闻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等,这些不同学科的学术研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作为当代中国理论建设的组成部分,这些不同门类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研究都应该遵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也只有自觉地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成为当代中国的理论范式。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范式,并不是要求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都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不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取代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独特研究对象,而是包含着这样三重规定性:一是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即应该自觉地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智力支持。二是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方法论原则,即都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研究中国的具体实际,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的当前现实,特别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即使是研究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人文社会问题或那些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价值问题,也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并考虑这种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解决中国当前现实中的问题有何借鉴意义和促进作用。三是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评价标准。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都有自己的特定对象和目标,并因此而都有自己的具体评价标准。但是,任何社会一定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都有其总体的、根本的评价标准。对于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来说,这个总体的、根本的评价标准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这个总体的、根本的标准,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的选题和成果是否有意义或价值以及有多大的意义或价值,关键要看它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促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研究范式对于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的具体实际,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能破除各种教条主义的迷雾,避免停留于反复捡拾古人和洋人的牙慧,才能真正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次,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注重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努力研究“中国问题”,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即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从而才有可能真正走向世界。再次,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能突破各种形式主义的“学术性诉求”,避免沦为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智力游戏,才能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