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2000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科)
|
来源:考研教育网 2005-10-19 9:19:00 |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择出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个
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3、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7、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会议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榜罗镇会议
d.瓦窑堡会议
8、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力量
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c.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
d.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7、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d、e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8、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c、d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
19、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e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
20、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相比,其特点是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d
a.一种资本商品
b.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
c.一种独立形式的资本
d.采取g-g′的运动形式
e.能够获得平均利润
2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d、e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22、实现共同富裕是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d、e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e.社会主义本质内容
23、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24、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e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d.政权组织的特点和优点
e.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25、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d、e
a.体现了少数大国对国际事物的主宰
b.打破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c.标志着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开始
d.奠定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
e.改变了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
26、冷战后,北约加紧东扩,不断接纳新成员国。1999年接纳的正式成员国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c、e
a.波兰
b.保加利亚
c.捷克
d.爱沙尼亚
e.匈牙利
27、1999年5月13日,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号召中国人民要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e
a.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b.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d.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
e.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8、1999年7月2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在今后六年内轮流担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是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c、e
a.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
b.德国前总理科尔
c.新西兰前总理穆尔
d.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
e.泰国副总理素帕猜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5分)请将您对本题目的答案填入下面输入框,修改无误后点“提交”
29、简述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您对本题目的答案填入下面输入框,修改无误后点“提交”
30、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本题分值:5分)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问答题说明: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3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本题分值:10分)
「正确答案」
34、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试述党在当时采取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
(本题分值:10分)
「正确答案」
六、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问答题说明: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35、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订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的。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己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只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之后国企业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材料2
①改革开放,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②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材料3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②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1952年为5.2%,1978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这是因为1978~1995年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且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为2.7%.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大豆、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七位。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资料整理)
③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已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20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20年实际增长2.2倍。
摘自《瞭望》(1999年第35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2,概括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从材料3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2分)
(4)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4分)
(本题分值:10分)
「正确答案」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2分)
(2)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2分)
(3)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分)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4分)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