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办教育 >> 择校警示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小升初择校家长“各显神通”
来源:     2008-6-16 10:26:00
 

■分校改制令今年小升初就近分配形势更加严峻■首日不随小学报名的学生,“空挂户”多、热点学校附近租房者多

小升初择校家长“各显神通”

家长提供的五花八门的信息,让工作人员难以甄别。记者白周峰摄

  □首席记者张可丹文记者白周峰图

  核心提示

  结婚证、三好学生证书、成绩册、房产证、身份证、离婚判决书、户口本……6月14日开始的郑州市区小升初跨区报名、郑州户籍返郑考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工作现场,为给孩子顺利报上名并分配到一所理想的初中,家长们手持诸多“家底”,排队等候工作人员“甄别”信息真假。

  据了解,今年市区参与就近分配的小学毕业生预计有2.8万人,比去年增加898人。同时,因取消了14所初中分校的招生,今年市区小升初就近分配压力更大。

  现状

  人数多个别区持号报名

  根据今年的报名政策,凡是在郑州市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凡手续符合者,均由小学毕业学校收集学生信息后,对毕业生进行集体报名。

  为使一些特殊情况的小学毕业生同样能够顺利报名参与小升初就近分配工作,郑州市中招办制定了以各区为单位的报名点,这些报名点接受的报名对象分别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户籍在某区却在另一区读书的小学毕业生以及户籍在郑州却在外地读书的返郑小学毕业生。

  6月14日是报名首日,在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设立的4个报名点内,报名人数显然超过去年。金水区按照毕业生户籍所在办事处划分多个窗口受理家长报名,即使如此,家长依旧挤满了设在利智学校的报名点。二七区为了节约时间,实施了发放号码牌的方式,凡是上午没有领到号码的家长就不必再等待了,这种方式也是4个报名点中的首创。

  现场

  信息杂核对工作如“查案”

  在报名现场,为了甄别各类家庭住址、户籍情况等五花八门的信息的真假,各区报名点的工作人员在核对时,犹如在“查案”。

  住老人房需提供消费凭证

  根据今年市中招办关于“小升初”招生细则的规定,有郑州市常住户口的小学毕业生,在报名时需提供户口簿、父母身份证、房产证等证件,其中房产证上的住址要和户口簿上的家庭住址一致,如不一致,则以随父母生活的实际住址为准。

  在审查学生家长提供的各种报名证件时,各区中招办对于挂靠户口、父母没有房产证等情况核查得尤为严格。“挂靠户口的情况不少。”金水区报名点工作人员介绍,不少家长把孩子的户口挂靠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家,是想择校。据了解,不少学生因房产证不符合要求而暂时没有报上名。

  在二七区报名点,有的家长提供的房产证是孩子爷爷奶奶的,学生和家长的户口也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有些家长的确没有房子,但为了证明他们确实在那里居住,需要提供一些证明。”二七区报名点一负责人说,家长需要提供一些消费凭证,如近几年给家里购买的大件消费品,给孩子购买的保险等。据了解,这样要求是考虑到大件消费品的购买凭证上会有家庭实际住址,还有孩子家长的姓名,能证明是否居住在学生爷爷奶奶家。在现场,一位家长提供了2004年购买的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发票和保修单,上面显示孩子父亲的姓名,家庭住址也和孩子爷爷房产证上的住址一致,顺利地报上了名。

  挂靠户口孩子报名成问题

  在金水区报名点,一家长称他和孩子的户口在孩子姑姑家,但其提供的户口簿上却有十几户人。“你们的房子有多大?能住下这十几口人?”工作人员问。由于没有房产证,这位家长未能为孩子报上名。

  据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家长为把孩子送进热点学校,把户口挂靠在学校周围,报名时称没有房子或房子没房产证,企图蒙混过关。

  “户口只能甄别学生是就近分配还是到指定学校上学,户口上的住址并非学生真实住址最有力的证据。”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真实住址应符合户口簿、父母正规房产证和学籍档案上记载的住址一致的原则。租房住址、单位盖章的住房证明、有购房合同但未搬进去的住址,均不能证明真实住址。

  租房学生家长得写“保证书”

  为了让孩子上个热点学校,不少家长早早地在热点学校附近租房,希望将来能够就近分配到热点学校,但是这样的打算估计要落空了。“租房的学生一般会分配到指定学校,但肯定不会是热点学校,因为热点学校本来生源就多。”二七区报名点一位负责人说,在热点学校附近租房的学生家长还要写一份“保证书”,保证接受将来的分配结果。

  拆迁家庭以回迁住址为准

  今年,郑州市区有一些城中村进行改造,城中村的居民也暂时搬到了其他地方居住。一些拆迁户家长在给孩子报名时提供的家庭住址多是现在的租住地址,不少是在热点学校附近。

  对于这种情况,二七区报名点有关负责人表示,拆迁户子女家庭住址的认定以回迁地址为准,即使现在租住在热点学校附近,也不一定能分到那里。“拆迁户应该有回迁协议,报名时需要拿着回迁协议和相关的证件。”这位负责人说,就近分配的时候将会以回迁协议上注明的地址为准。

  父母离异需出示双方证件

  在金水区报名点,一位家长报名时称,自己在郑务工,已与前妻离异,离婚时孩子判给了前妻,如今他想把孩子接到郑州上初中。而他所提供的孩子父母身份证则是他与现在妻子的。“需要提供孩子亲生妈妈的证件。”听到工作人员的解释,这位家长离开,重新准备证件。

  外地学生常因“两点”被“卡”

  “一点”:户口本上信息不全根据规定,无郑州市市区常住户口,但父母在郑州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外来务工子女的小学毕业生,报名时需持户籍所在地的户口本、父母身份证、郑州市居住证、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并经劳动保障部门鉴证备案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在郑州借读”的证明、毕业小学的毕业证等有关证件及一张一寸照片。

  在金水报名点,今年特别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所持的户口本上,要求显示父、母、学生三人信息。对此,金水区教体局一工作人员称,这是为了证明学生与报名家长的关系。“如果实在因其他原因没有在一个户口本上,出示结婚证也行。”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管城、中原、二七等区报名点,对此没有详细要求。

  “二点”:父母未签劳动合同

  每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时,“经劳动保障部门鉴证备案的劳动合同”都会难倒不少务工人员。今年,这一政策依旧难坏了不少家长。

  对此,郑州市中招办相关负责人说,如果确实有家长在郑州务工,但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各区教体局应依照实情进行调查,属实者,应该准予学生报名并进行分配。

  探源

  择校热因教育资源不均

  毕业生多今年将达2.8万人

  今年郑州市区参与就近分配的小学毕业生预计达2.8万人,比去年增加898人。分校取消后,郑州市中招办将公办初中班额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共计扩班36个。

  据介绍,扩班的公办初中分别为:郑州二中扩班4个,郑州四中扩班2个,郑州五中扩班2个,郑州回中扩班4个,郑州七中扩班6个,郑州十九中扩班6个,郑州二十三中扩班4个,郑州四十四中扩班2个,郑州五十七中扩班2个,郑州六十中扩班2个,郑州103中学扩班2个。

  有关人士说,近几年来,外来务工、在郑州购房者日益增多,这部分人群的子女人数也在逐年成规模增长。但市区的学校建设仍旧没有跟上这一快速增长的步伐,加之校间质量不均,从而形成了争先恐后想要往热点学校挤,不愿上薄弱学校的局面。

  为使初中教育均衡化,郑州市教育局在近几年的中招工作中也想了不少办法。例如今年将省级16所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的40%分配进各初中,取消推荐生,只留分配生。对分配生的录取不再以降分的形式,而是以“查人头”的方式进行:只要达到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的考生,在所在学校一志愿报考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中能够排到分配生之列,就能够入读优质高中。

  对此,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通过分配指标的方式,让薄弱初中的考生也拥有更多机会进入优质高中,逐步达到初中校间的生源质量均衡,这也是促进校间教育均衡的一种形式。
  分校改制就近分配压力增

  今年,郑州市区取消14所初中分校招生,分校改制后,除托关系想办法进到一所公办的初中外,还有不少家长把进入优质初中的途径转移到了迁转户口以参与就近分配上面。

  据了解,想入读一所优质初中,按照政策,家长实际住址与产权证及学生户籍三者吻合,并且这一地址正好在学生想上的某所中学所划片区内。

  往年出现在就近分配核查过程中的假户口、假证件事件比比皆是,尽管如此,众多家长依旧没有放弃这一途径。

  “今年对于各区教体局来说,分配工作会更为严峻。”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今年小升初跨区报名与去年相比,热度增加了不少,业内人士分析是因为不少小学对学生的真实住址核实得比较仔细,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去热点学校读书,纷纷绕过学校这道关跑到区里直接报名,这样一来,前来报名的人就多了。

  按照招生政策,今年市区小学毕业生可选报一所民办学校。记者在报名点却发现,很多家长将民办学校一栏留空。金水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往年,不少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公办初中分校上面,今年,初中分校转成民办,家长们对分校仍持观望态度。

  遏制择校需教育资源真均衡

  “要遏制择校风,实现教育均衡才是根本之道。”一位教育界人士说。不论家长如何造假,目的无非是想让孩子进入一所优质初中读书。小升初就近分配十多年间,家长的择校热情从未减退,甚至愈演愈烈,教育工作者应反思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何在。

  “若学校校间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各方面质量均衡,家长也不愿再为了选择学校而造假、迁户、假离婚等。家长的择校做法也同时为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核查信息工作。”这位专家说,教育部门应着手将教育资源进行真正的分配和利用,使人人家门前有好学校可上,这样才会使家长也不必再造假,教育工作人员也不必再当“警察”破案。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