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名校民校 幕后 “交易”揭秘
|
来源:北青网 2008-5-6 10:17:00 |
|
太原禁止举办“小升初”考试 催生培训利益链——-
太原市教育局已通过多种方式发布禁令,严禁各类学校组织初中招生考试和小学毕业生学科竞赛。
然而,多道禁令拦不住各种竞赛。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民办培训学校与优质初中之间的“交易”是主要原因。
不顾禁令 考试公然举行
太原市教育局于2月28日出台文件,严禁举行任何形式的初中招生考试。
然而,民办培训学校陆续举行的竞赛、测试,使禁令形同虚设。
3月22日上午10时,一些家长反映,太原康大培训学校的10多个分校内,一场号称“内部测试”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测试公然如期举行。接到举报后,太原市教育局没收了两个分校的试卷,发现仅此两个考点就有来自太原市20余所学校的200多名考生。
背后揭秘 名校民校有“交易”
太原市教育局的查处,引起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恐慌。他们提出,如果测试成绩作废,则无异于堵住了很多孩子上好初中的路。
按照太原市教育局规定,小升初采取“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的办法。一些初中便开始委托民办学校进行测试,从中挑选成绩优异的学生;民办学校则收取培训费、报考费等费用,并扩大自身知名度。二者之间的“交易”由此开始。
为通过测试,增加孩子入选优质中学的“砝码”,家长们不得不花大笔费用将孩子送进培训学校。一项调查显示,九成被调查者让孩子参加过各类培训班,涉及奥数、语文、英语、文艺特长、体育特长等方面,年平均花费超过5000元。
取消交易 需要解决俩难题
教育界人士指出,要消除名校与民校“交易”主导下的择校热,在逐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应首先尽快攻克教育部门监管体系监管薄弱和相关制度不健全两道难题。
太原市教育局的王锋认为,有关部门认可改制后的“校中校”,却不制定适应其招生的相关制度和办法,是导致“交易”盛行的直接原因。这是教育部门亟待破解的难题。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