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合作办学 引进“洋大学”须谨慎
来源:扬子晚报     2005-9-10 9:19:00
 

  近日,上海市教委明确将加快引进世界名校的速度,并力争在年内有所突破。该市一些大学校长认为,“引进外援”能提升国内高校办学水平,有助于上海高教冲击世界一流名校。看来,世界名校“登陆”上海滩,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了。而在上海“蠢蠢欲动”之前,我国第一家独立办学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在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工作后,正式获得了教育部的办学批准。

  毫无疑问,从国外“移植”一些知名高校,所带来的不仅是优质教育资源,更会有全新的办学理念。如果能多引进几所“洋大学”,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师夷长技”,让学子不用漂洋过海就圆上“留学梦”,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大好事一桩。然而笔者认为,要让“洋大学”真正“落地生根”,并且能够枝繁叶茂结出硕果,并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做法是,实行“全盘西化”的教学模式,教材由国外引进,教师也从国外选派。可是,完全不考虑中国现实的办学,会不会遭遇到“水土不服”,导致“南橘北枳”的局面呢?

  首先,“洋大学”在国内招生时,就不可避免会发生“碰撞”。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它们如果通过全国高考招生,不能保证新生对自己“胃口”;而如果不通过全国高考招生,又很难保证所录新生的质量。而且,“洋大学”的学费标准,要大大超出中国一般家庭的承受力。自称“非营利”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每年5至8万元的高额学费,无疑会将很多优秀学子挡在门外。如今到国外留学已相当方便,尽管花费可能会更高一些,但能全面接触国外的环境与文化,在当地升学和就业的机会也多。而花费不菲的学费在国内“留学”,尽管学校采取全英文授课,却只相当于在一座“孤岛”上生活,又能有多大吸引力呢?

  因此,从政策上鼓励引进国外教育资源不难,但在利弊未能充分显现之前,不宜盲目地大量开办“洋大学”,以免让学生沦为牺牲品。

■相关链接  
  •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
  • 冒充大学招生惹祸 数百新生被“请出”校门
  • 明年湖南省设26个考研报名点 共有19个单位招生
  • 上海市2006年硕士入学考试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
  • 合作办学 引进“洋大学”须谨慎
  • 先外后内 留美直通车拒绝移民
  • 中国学生可赴悉尼大学读博士
  • 中外合作办学:金字招牌不再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四陷阱分析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