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招聘 >> 职场天地 >> 充电路标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作家该进修什么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2010-3-15 14:59:00
 

  凡写文章之人,都不希望自己文中有错;但是世上文章,却很少全无错儿的。

  这些错,一种情况是笔误,即自己懂,但行文时因疏忽而错,比如在电脑上把“少慢差费”之“费”打成“废”,未曾仔细检查,就把文章投了出去。这样的错,有修养的编辑看了会体谅一笑,悄悄给作者改过来就得了。

  还有的错,却是出于自作聪明的编辑手下,比如文中有“对节白蜡”一词,编辑大人看了,气不打一处来,大笔一挥,改“节”为“接”——有“对接”,哪有啥“对节”呀!“节”怎么“对”呢!其实,“对节白蜡”是一种盆景,你“接”了,则“错节儿”;作者看见问世的“对接”文章,就只有摇头苦笑的份儿啦。

  另有一种错,便是作者因无知而错,编辑也因疏忽或懵懂而让那错儿错着面世。比如有一位著名作家,我在她大著《血玲珑》里,看到这样的“说法”:“筛糠般的抖起来”、“长的像你妈妈”、“老俩口”、“几杆修竹”、“她不灰心。退一步,进两步吗”、“作医生的”、“晕倒?还是没有力气?”……

  这位作家不会用“的”、“地”、“得”;把“两”错成“俩”;分不清“杆”和“竿”;不懂“吗”和“嘛”的区别;“做”、“作”混用;问号逗号弄拧。薄薄一本小书,类似上面的差错,比比皆是,可见这并非作者疏忽,而是知识欠缺和文字修养问题。

  我只看了她那本小书,颇觉诧异;最近《咬文嚼字》杂志“咬”了她别的著作的一些差错,更令我吃惊不小。在《女心理师》中,她让人物汤小希说:“如果照顾的是下里巴人,自己也就满身市侩气了。如果病人德高望重,我也变得文质彬彬。”照顾“下里巴人”,还把“他”与“德高望重”者予以对比,显然前者是一个“人”了。同一书中,她还说了“整个人蓬荜生辉”这样的话,好像那“人”是一个“破家”似的。在《预约死亡》中,作家解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时说:“第一个老字,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照顾服侍老人。第二个老字是代词,指的是自家的双亲。”这“老”,可做名词(如“吾老”之“老”)、动词(如“老吾”之“老”)、副词(如“打老远来”之“老”)、形容词(如“长得老”之“老”),也可为词的前缀(如“老外”之“老”),就是不能做代词——具体到这里,“老”指实实在在的“吾”之“老”,也就是我的爹娘乃至爷爷奶奶,“代”什么呀!

  这位作家,原是部队卫生员,后来升任医生,专业写作后,出版了很多好作品。她一边写作,一边不断充实自己,还念了个心理学博士,令人钦佩。也许她是医生出身,攻读心理学,顺理成章,据说现在开了个时髦的心理诊所,可谓与时俱进。心理诊所为大众心理健康服务,挺好;文学作品供大众欣赏,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也挺好。做心理医生,医术须精湛,别把人家小病看成了大病;当作家,写的文字至少不能误人子弟,人家孩子明明知道“下里巴人”是指一种“通俗的曲子”,现在跟著名作家学,却把它当成“俗人”了,也是个麻烦事儿。

  当然,咱们不能要求每一位作家的语言修养,都相当于一个语言学博士,但是希望作家们,尤其是挂着“博士”头衔的作家,少犯连小孩子都能识别的常识性错误,总可以吧。据说,如今之博士,已经多如荒草了。质言之,一个作家当不当博士,也罢;复习复习中小学语文课本,却十分必要。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