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慈利县:通津铺中学加强环保教育 创建绿色校园
|
来源:湖南教育网 2008-12-3 16:10:00 |
|
2008年12月2日,慈利县通津铺中学教育工会和政教处利用课间操的时间,举行全校师生“千人携手,师生同心,慈利县通津铺中学环保大签名活动”。
为了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教育,进而营造校园绿色氛围与优美人文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校园”,使学校全体师生在“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健康愉悦地成长发展,一年来,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进行大量扎实的工作。首先,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将环境问题、环保知识备入备课里面,融入课堂之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渗透教育;然后,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环境问题、环保知识宣传,参加劳动基地的社会实践,增强切身体验;其次,结合08年春我国的冰雪灾害天气,进行了相关的“拉尼娜现象”想象分析与教育,充分认识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再次,学校组织了一次“环保知识竞赛”。
将环境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全过程中,全面扎实地开展实践活动。例如:1、进行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及人口日等重大纪念日、节日大力开展有关环保的活动,不断营造氛围,增强教职工与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内设置永久性的环保标语:“让地球充满生机,让学校充满绿意”;“爱国爱校从举手之劳做起,精神文明从言行规范开始”;“倡导环境美德,争当环保公民”;“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爱护家园”;“给我一个空间,还你一片绿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并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爱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讨论活动,以系列的环保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自身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开设环保校本课,拓展环境教育渠道。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科和教师专业特点,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环境教育素材,开设环保校本课程,深化对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加强学科知识实践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如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重点进行国土资源的保护、生态与生态平衡、三废的产生和治理、噪音和电磁波的防治等;政治课开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全球性大事,它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和环境建设,营造优雅、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已成为慈利县通津铺中学的领导和全体师生不断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对环境的正确认识观、价值观,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和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它将有利于学校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认识和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获得从事实际探究活动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形成强烈的环境意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培养环境保护和重视学校环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我校的环境教育和绿色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使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各个领域,最终实现真正的“绿色学校”。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