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顺德面积最大的一个镇,杏坛被寄予厚望。近年来,随着高赞大桥、甘竹滩大桥、新涌新桥三桥全面开通,杏坛交通瓶颈被打通,社会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速度奇迹”往往与低基数与粗放型发展相联,但杏坛却成为了“好”字当头的发展急先锋,科学发展观在杏坛有着生动实践。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引领下,杏坛将持续发力,成为顺德真正意义上的增长极。
大交通成发展之匙
从历史上看,杏坛从未获得如此好的发展条件。杏坛即将新建的杏坛港区鹩哥山作业区目前已完成工程可行性报告,其他前期工作也正在加紧推进中。据悉,该项首期工程规划建设3个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岸线长400米,设计年吞吐量为杂货150万吨、集装箱8万TEU,建成后将成为顺德最大吨级的码头,也是佛山市最大吨级的码头作业区之一。这成为了杏坛在交通建设方面浓妆重彩的又一笔。
“众所周知,在所有的交通运输中,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空运,水路运输的成本是最低的。鹩哥山作业区的建成投产将解决运输成本高的问题。”顺德杏坛镇党委书记陈步安充分相信交通发达对于盘活一个地区的重要性。
近年来,杏坛在交通建设上可谓突飞猛进。南国西路、新涌新桥、杏龙路连接顺德大良、杏坛、龙江,红旗大道、高赞大桥,建设中的高富路、建设完成的甘竹滩大桥连接顺番路(龙江段),拉近了容桂—杏坛—龙江的距离,两路横贯杏坛东西。连接杏坛与勒流的百安公路,连接乐从、伦教、勒流、杏坛、均安的佛山一环南延线,纵穿杏坛南北。4条主干道形成了贯穿杏坛镇的“两横两纵”之势。而目前,珠二环的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这些道路的建设都大大加密了杏坛与顺德各镇街、番禺、广州、新会、江门、中山、珠海等地的邻里关系。
高赞大桥开通后,原本从杏坛镇中心到容桂街道主要商圈所需的时间由原来的大半个小时缩短为15分钟;甘竹滩大桥开通后,从杏坛镇中心到龙江镇中心,车程也从原本的30分钟缩短为15分钟。新涌大桥经过改造和扩建后,25分钟的车程即可从大良进入杏坛腹地。
从昔日的“西伯利亚”到左右顺德未来发展的关键,交通正是开启这个关键的钥匙,随着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杏坛经济发展也将走入快车道。
谋划精品区域蓝图
2007年,杏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亿元,增长28.2%,国地两税实际入库达4.05亿元,增长25.4%,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位居全区前列,杏坛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
铁一般的一个个数据把一个突飞猛进中的杏坛展示在我们面前,杏坛已经从传统农业和简单的农具加工业,阔步向生态型农业园区,再到集约工业和附加值高的科技工业园区前进。而在谈话中,陈步安并没有被眼前的飞速发展冲昏头脑,他对杏坛的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一直强调,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还是要“好”字当头。“杏坛发展的快速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了这个‘好’字,可以牺牲一些速度。”陈步安说。
为此,杏坛也提出了众多措施以使整体经济发展得更好。“随着杏坛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促进龙头企业稳步壮大,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带动全镇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益增长。”陈步安说。
目前,工业园C区一期企业已进入成长期,部分企业开始了二次发展,挖潜提升。二期引入48家企业,共投资约11.5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入园企业8家,投资额3.3亿元。2008年上半年工业园C区总产值达39.2亿元,同比增长18.8亿元,占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4%。
杏坛拥有顺德区连片未开发的土地资源,还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杏坛地处顺德中心腹地,既与经济核心区(容桂)相邻,也与中心城区非常接近,更加与龙江、均安等商贸业、旅游业较发达的镇街相连接。杏坛要争取打破目前的行政区域界限,进行相互配套,相互补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发展经济不能回过头来搞环保
“宁愿发展慢一步,环保一定要做足。污染企业给再多钱,许诺再多的条件,杏坛一律不允许进驻,我们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回过头来搞环保。”陈步安说,进入杏坛园区的企业,首先不能有污染,有烟囱不能进,有污水不能进。第二要产出高,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才能进驻。要在保护好水乡的同时,发展好经济,最终要用经济创造的价值来包装好水乡。太多的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对于杏坛,最主要的就是水乡文化及环境。
今后,杏坛将以污染少、效益高的新兴产业为招商重点,并继续对目前产业水平较低、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如废旧塑料、漂染行业等)继续进行全面整治。今后,利用东海发展协调区的开发建设,杏坛将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投入水乡环境建设,整合开发水乡旅游资源,把杏坛水乡的突出项目如“岭南水乡逢简”、右滩“顺德状元文化博物馆”、昌教“黎氏宗祠”等进一步整合包装。
■声音
杏坛镇党委书记陈步安: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现代区域竞争非常激烈,杏坛今后将进一步创新规划发展思路、创新城市建设思路、创新管理体制,从而力推杏坛发展。
创新规划发展思路上,首先是探索定位,实现城园互动。以区镇联动、园城交融的发展思路,建立城镇发展与工业区开发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加快城市化建设,争取与周边发达城镇进行相互配套,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挖掘商贸和城市服务功能巨大的潜力。其次,建立科学开发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使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创新城乡建设思路上,狠抓薄弱环节,推进城乡改貌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此外,创新融资模式,加快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提高杏坛的开发建设水平。
创新管理体制则主要是推动创新型服务政府建设。继续优化部门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更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建立既能上又能下的用人机制,着重培养和提拔敢想、敢干、敢闯的干部,使机关逐渐养成大胆创新,积极干事的氛围,并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