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亚传奇》绘本插图
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带着孩子去书店或为他/她挑选一些书籍也算是不错的过节方式。对于让孩子读什么书,很多家长都很抓狂,其实这一问题在“经验丰富”的作家圈里,也是存有争议的。比如,余华就认为孩子读书必须从最好看的文学经典开始;刘醒龙比较包容,认为一些能边看边玩边学知识的书籍也不错;陈希我的态度有放任自流的意思,孩子喜不喜欢读书都无所谓,如果喜欢,读什么也都无所谓。
余华:读经典自《三剑客》始 (儿子初中在读)
我儿子10多岁了,写的作文中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想法和比喻。他的语言方式很怪,比如有一次,我去哈佛大学做演讲,请该校的一个学生带他去玩。那个学生后来跟我说:“你儿子说话很有意思,我捏着他的手吧,他说我捏到他的血管了。”生活中,他的许多话就是这么有意思。
早在3年前,我就开始给他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我的观察,他特别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最开始阅读的两部长篇小说就是我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看得出他很喜欢。那时他大约10岁。我这两部作品语言简单,他当时上小学三年级,因此能读懂我的作品。后来,由于他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阅读也变得很时髦起来,和他们班大多数“哈迷”一样,追着罗琳的《哈利·波特》从头看到尾。
他快要上初中时,我跟他说:“你读孩子书的时期要过去了,你要开始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我推荐他阅读大仲马的《三剑客》,他读完后说,这个书比《哈利·波特》还要好。于是我就让他去读《基督山伯爵》。读到1/4时,他问我《基督山伯爵》是不是比《三剑客》更有名,我说在文学界《基督山伯爵》的地位的确比《三剑客》更高,他说他已经感觉到了,尤其是书中那段写人在监狱里的仇恨时写得特别好。此后,我又推荐他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小说讲述了和他那样大小的一个小孩,在19世纪的英国,一个人是怎么闯荡过来的。我打算等他再看两三部狄更斯的作品后,让他开始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我觉得读经典文学作品一定要从最好看的开始。
有一次,我和《收获》杂志主编李小林说这事时,她说父亲巴金是让她在十一二岁时开始读文学作品的,最早推荐她阅读的也是《三剑客》《基督山伯爵》《大卫·科波菲尔》。看来,我与巴老在推荐孩子读书方面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刘醒龙:不读流行不遗憾 (女儿9岁,三年级)
在孩子还没有上学之前,家长想给予引导,大抵会为孩子推荐些图书。这些图书多是从家长自己的喜好出发,孩子的选择其实很被动。上学之后,所有孩子都会从同学那里得到关于阅读的各种各样信息。对家长来说,不要怕孩子跟不上那些流行的东西。阅读也是这样,所谓最流行的文字,即使是一辈子没读过,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更不会失去什么。
最近,我给孩子买了一本关于如何玩魔术的书。像这类用有趣的方式来叙述各种知识的书籍,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扩大孩子的想象空间,还会让儿童时代的生活变得更有质量。我认为,对孩子的教养,一定要从阅读做起。有时候,我也不清楚,到底读什么书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帮助。但我明白,那些摆在地摊上的所谓的书,切不可以当成孩子的主要阅读内容。还有那些非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少儿读物,绝大多数都有着可疑动机。如果家长没时间将孩子要读的书先读一遍,我建议他们选择一些著名出版机构出版的少儿读物。
前不久,我给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推荐了俄罗斯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虽然有些深奥,她还是读懂了《珍贵的尘土》的含义。她现在动不动就提到那位金匠,感觉到不仅是写作方法受益,学习和生活方法上也受了益。当然我也会给孩子推荐我的作品,比如《圣天门口》和《一滴水有多深》等,她看完还向我提关于写作或小说本身的问题。
虹影:绘本是幼儿最好的选择 (女儿两岁,幼儿园)
对于一个尚不识字的两岁小孩来说,阅读绘本是最好的选择。我给我家西比尔选择的读物绝大多数是绘本,如《纳尼亚传奇》系列绘本、《丁丁历险记》《蓝精灵》《蓝色贝贝熊》等绘本。这些图书的好处是,小孩看画面就知道绘本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大人再把故事完整地讲一遍,那么小家伙们都可以记下了。
我第一次为西比尔选择的绘本就是《纳尼亚传奇》,她对上面五彩缤纷的花草以及各种动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狮子、女巫记忆深刻,例如在街道上看见某个门口立着一个石狮子,她就会问“妈妈,这个狮子怎么和书上的那个狮子不一样呢?”假如看见某个面相凶恶的人,她就冲我喊:“妈妈,女巫来了。”很显然,她被《纳尼亚传奇》影响很深,竟然把书里的内容带到现实中来了。能讲述书里的故事,是西比尔阅读绘本的另一大收获,我们互动的最好方式就是讲故事,我给她讲一个,她就给我讲一个,她讲的故事除了从我这里听来的外,大多数是从绘本上看来的。小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有时候我也给她添油加醋地讲绘本里的故事,结果她竟能识破,阻止我继续讲下去,说我讲错了。
在我看来,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至关重要。西比尔以前爱看电视,尤其爱看动画片,我觉得偶尔看还行,时间长了可不是好事。于是,我就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她,比如我看书、写作时就让她也坐在一边,塞给她一些绘本,随便她看什么书。开始她坐不住,时间长了她就自己选择书看,一会儿看狐狸的故事,一会儿看狼外婆的故事。
在为西比尔选择图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绘本最大的问题是除了缺少好的绘本作者外,还有就是读者定位不明确,大人看的书和小孩看的书没有完全分开。比如几米绘本和朱德庸漫画,说起来是给孩子看的,结果要说的内容多是成人的话题。更有甚者还将暴力和血腥的情节放大。所以我基本上拒绝为西比尔推荐中国的绘本,我比较看重国外那些专门为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创作的绘本,比如一到三岁的孩子要看什么样的绘本,四至七岁的孩子看什么绘本等这样的分级绘本。
陈希我:顺其自然不引导 (儿子14岁,初一)
“六一”儿童节到来,原本想买几本书送给陈介一当礼物,可最终还是作罢。原因一是他没有时间,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二是他也不感兴趣。当然我可以努力去改变他,可是改变了就是让他不适应时代,跟时代较劲,无异于螳臂挡车,当牺牲品。
回首我的童年,那年代没有什么书可读,那些被允许读的书,已经读腻了。即使有一些冒着风险藏下来的古今中外名著,父母也不敢拿给我读。我猜想他们也真的认为它们是“毒草”。那时的六一就是吃糖。
事到如今,我已为人父,可是关于阅读这事,我从没有给儿子任何建议或在阅读上给予规划,因为所有的规划都将作废。在孩子阅读这件事上,我的态度是不提前规划,不给予引导,不给予推荐,因为所有的一切只会让我在孩子面前丢人现眼。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如果他喜欢看书,我就支持,看什么都无所谓,哪怕是郭敬明的书。
老实说,对眼下书市上的儿童读物我基本无话可说。因为这里存在着悖论: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不单纯的,而让孩子接受不单纯的东西,又会让他们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