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校长访谈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代表委员高校校长4人谈:靠啥培养创新人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3-18 9:11:00
 
“要把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首先要从创新人才培养做起。”

  从党的十七大到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一直在思考与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若干问题。他认为,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创新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创新人才体系、需要良好的创新教育生态,最重要的是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生存的软环境。

  对我国科技人员所处的现实环境,李培根心如明镜。

  问题一:官本位现象扼杀了部分科技人员的创造力。行政化、官本位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学术界或科技界,一些年轻有才华的科研人员为了谋求科长、处长这样的一官半职,宁愿放弃自己原本学得不错、干得也很棒的专业

  “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只能说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生存环境存在着某种问题。那就是,当领导一定比潜心做学问更有好处,同时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谋求更多的资源。”李培根指出,“如果过多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都在谋求当官,对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绝对是弊大于利。”

  问题二:不良风气迫使科技人员从事过多的非学术活动。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学术带头人要把很多的时间花在学术之外的“公关”活动上,甚至花在某些庸俗的活动中。

  李培根认为,这种风气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浪费了很多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精力,使他们难以做出大的创新成果;二是对于某些不善于公共关系但有创新能力的学者,他们甚至难以获得本来应该得到的课题,自然也难以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创新成果。这两种情况都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

  问题三:收入与课题费挂钩严重制约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将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所争取来的课题费挂钩,是目前各大学、科研机构为稳定科技人才队伍、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然而许多有识之士发现,这种措施对于科技创新的作用似乎很有限,具体表现在国家、地方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投入逐年大幅度增加,然而创新尤其是原创性成果增长却不明显。

  “只有极少数的科研人员能够凭着个人兴趣进行科研活动,更多的人要受到单位、个人多重任务的局限,甚至是利益的直接驱动。一个很容易见到的现象是许多科研带头人,频繁地撰写各种课题建议书、申请书,还要东跑西跑拉关系。争取到课题后,又不断地应付一系列的检查、验收。”李培根说,“如此这般,科研人员能有多少时间让自己真正潜心下来做研究,又如何能够拿出创新性的成果?”

  他承认,简单地取消科研人员的这部分收入,目前肯定还不可行,但是如何从总体上把相当于这部分的收入固化到薪酬之中,恐怕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科学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要坚持解放思想,要尊重科学的规律,要敢于说真话,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李培根代表认为,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角度而言,改善创新人才的生存环境和氛围是当务之急。但是某些不正常的现象一旦成为普遍通行的规则,治理起来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目前软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是最困难的,仅靠大学、科研单位自身恐怕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出面,政府、学校、科研单位联手进行系统治理。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