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晚报》、《中文自修》杂志、东方少儿频道、东方网联合推出的“高考30年·我的大学——校长访谈”大型直播活动在我校举行。常务副校长李永盛作为嘉宾与学生畅谈大学教育与人才成长。
作为同济大学第一批博士毕业生,李永盛副校长谈到,作为高考制度恢复的直接受益者,在同济学习八年拿到博士学位,并有幸成为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证书001号获得者。今年百年校庆,证书捐给了学校校史馆。他结合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告诫广大学生:每个年龄段都有其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在校学生,现在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专业,要有自己的学业计划。同时注重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与人交流的技巧,要善于沟通,主动表现自己。 在与学生就百年校庆进行交流时,他谈到,同济大学站在100年的历史起点上,任重道远。在校庆期间,学校梳理了百年校史,补上了“一课”,也为今后学生校史教育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和资源,在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中激发同济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学校排名问题,他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大学一度成为土木类学校,在相关学科建设上做得很好。经过1978年“两个转变”,尤其是90年代后的发展,学校目前已经形成综合性大学的构架。但目前在社会上还是存在“同济是工科学校”的看法,这与我校强势学科特强、弱势学科较弱的现状相关,“一度时间内我们的学科分布有点窄”。排名是个参照,目前学校在强势学科建设上保持优势,在弱势学科方面积极扶持,结合学校特点发展了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整体提升学校实力。 在谈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时,李永盛副校长谈到,学校建立了12个学生创新基地,为学生创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学校还会建立相关制度进一步推进学生创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学生学分。另外在学生创新中,要注重学科交叉、学科碰撞,例如艺术类学生可以为建筑、土木专业 学生一道,共同实现创作。学校还要进一步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氛围,鼓励创新、激励创新。 访谈中,李永盛副校长还和学生一起探讨了文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话题。上海电台在《市民与社会》节目中进行了现场直播,东方网在现场进行图文直播,东方少儿频道“少年中国”节目全程录制并专题播出,新闻晚报也将近日刊登访谈的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