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江苏农科园探索出农业经营模式
|
来源:科技日报 2009-7-13 11:25:00 |
|
6月24日,以前全部出口海外的首批1500斤黑莓新品种马德尔鲜果从溧水县端到南京市民的餐盘中,从而拉开了“黑莓鲜食”计划的序幕。近年来,南京溧水县围绕“黑莓、蓝莓、草莓、青梅”,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把梅果产业链做成了涉及品种培育、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的大蛋糕,每年为当地带来近10亿元收入,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典范。
去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压力加大。与此同时,江苏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0%以上已转向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主要农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服务水平已达72%以上,农村对科技的需求愈加迫切,这些都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8年,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了首批24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把高科技精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引入江苏农村,以科技引导、试验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同时,江苏加大了对土地规模流转实行奖补扶持政策,明确对单宗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在3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的,由省财政按每亩100元一次性给予补助。省财政每年再拿出3.5亿元高效设施农业资金,对新增高效设施农业给予补贴。如新增连片300亩以上钢架大棚,分别按苏南1500元/亩、苏中2000元/亩、苏北2500元/亩的标准给予财政补贴。
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各个园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些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做法。目前,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已经探索出“政府引导,企社主导,市场运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由于政府参与,承担了企业不想做也做不好的一些事情,如园区规划、土地流转等工作,实现园区建设用地和农民利益的双赢。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积极参与,则通过产业链整合,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形成公司加农户规模经营的园区。目前,全省现代农业中60%以上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直接经营的,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占全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55%。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已由单一生产服务拓展到科技推广和加工流通领域,发育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而“校企联盟”等产学研合作成为园区在科技创新上最有效的途径。2005年以来,江苏实施7082个农业科技短平快项目,投入经费8.06亿元,带动农民687万人次,增收总额86.2亿元,人均增收400元。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