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面色苍白,甚至嘴唇也只有淡淡的粉红。有的家长可能会心存疑虑:为什么孩子最近脸色这么苍白?其实,这或许已经不是脸色白不白的问题,而是铁缺乏(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一种体征了。
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微量元素缺乏)之首,其中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它侵袭对象也最为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等。那么,铁缺乏给少儿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许多疾病是预防胜于治疗,少儿缺铁性贫血是否也可以呢?
缺铁影响少儿成长发育
铁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氧的运输、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产生、DNA的合成和其他生理过程如抗体产生、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铁缺乏通常都经历贮存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期,前两个阶段称为隐性缺铁或亚临床缺铁。在这两个阶段,虽然红细胞尚未受到影响,但随着铁的减少,孩子可能出现疲劳、免疫力低下、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和智能行为的改变等,但由于症状比较隐蔽,往往不易被发现和重视。
缺铁性贫血期是铁缺乏最严重的阶段,此时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不足,红细胞合成阻断,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可能导致少儿智力发育的损害以及行为改变,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
少儿缺铁性贫血由啥引发
少儿缺铁性贫血可能发生于以下几种情况: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铁的吸收不良;失血过多致缺铁。
如何预防少儿缺铁性贫血
在膳食中强化含铁食物的摄入量是最直接的预防方法。家长应合理调整孩子的膳食结构,以保证膳食中铁的供给充足。在日常膳食中,可多让孩子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海带、黑芝麻、黑木耳、蘑菇、芝麻酱等,同时也可以让孩子适量补充一些富含铁质的营养保健食品。如安利纽崔莱儿童铁质片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另外,提高膳食铁的生物利用率也是避免铁缺乏的方法之一。在为孩子选择含铁的植物性食物时,应同时让孩子使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酸枣、杏、番石榴、柑橘、柚子、西红柿等,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食物也利于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或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