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家教并非万灵药 “量体裁衣”最重要
|
来源:文汇新民 2008-11-3 11:05:00 |
|
孩子要不要请家教,要从以下几个主客观情况来看,我认为“家教”还是需要的: 从目前教育体制的特点看,首先,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教育均衡化政策,不同的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千篇一律”,具有学科或艺术等特色的学校不多,即使有,其特色也并非正好是自己孩子的擅长;即使有家长心仪的适合自己孩子特长发展或弱势提高的学校,又由于限于“就近入学”的政策,家长和孩子并没有择校权,最终还是进不去。所以,如果要让孩子在特长和弱势等某一方面有所发展或提高,“家教”必不可少。其次,到了孩子高中阶段,因为高考统看语数英和加试科目(俗称“3+1”)的总成绩,对特长发挥而言空间不大,却往往忌讳有弱势学科的低分拖累。由此,一般的高中学校,乐意为学生补缺补差,但不太乐意为学生发展特长。所以,如果要让孩子在特长学科上有所发展或积淀,“家教”必不可少。 客观地看,不同的学生个体兴趣各异,发展不可能完全平衡,甚至差异较大,其能力和水平不可避免存在落差,古今教育家都倡导“因材施教”,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大多数学校无法完整地、顺利地实施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分层教育规划(班内、课内分层教学的效果很有限),所以,对于那些跟上大部队有困难或自我发展难度较大的学生,如果家长希望针对孩子自身“因材施教”的话,“家教”还是需要的。 在目前的高考选拔制度之下,孩子要顺应高考特点,“狠抓弱项,发展特长”应该是家长对孩子发展的指导思想,而学校教育又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所以家长还是应该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通过课余各种学习的形式——大课、小课、自修乃至家教,帮助孩子综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成绩,其中“家教”显然是途径之一。目前的家教市场如此红火,也正反映了教育现状下社会对“家教”的必然需求。 上海 陆晨虹 有的放矢 补缺补差 “家教”(请教师上门补课)是对“校教”(学校教育)的补充,是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发展的必须。笔者自1958至2008从事“校教”(中学语文)工作已有50年,从事“家教”(包括“家教”的扩展——即:双休日、寒暑假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而参加的校外文化、艺术类型的补习或进修)也有20多年。我认为,中小学生如果想发展自己的健康个性(包括意志坚强,刻苦勤奋,不怕困难与挫折,有创新意识,懂得感恩等等)并全面提高自己语数英理化各门学科的成绩与应试素质、答题方法与技巧,都应该请“家教”。理由很简单——“校教”是教师依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本与教材、统一的教学计划与进度、统一的测试与评估进行教学的,是针对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集体授课的,而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学生的原有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表达形式都是千差万别,不可能“统一”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的“收获”不会“统一”。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小学5年、初中4年之后,如果全靠“校教”学习的话,每一个学生的“收获”与考试成绩肯定不“统一”。即使有少数学校、个别学科在搞“分层递进教学”或者“个性化、人性化教学”的试验与改革,但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太大、收效甚微而难以为继。 “家教”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或补缺补差,或提升能力。好在现在一到九年级的“校教”全部免费,家长适当在“家教”上花些钱来提高孩子的学科成绩,更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健康个性”,还是值得的。 上海 陶汉昌 盲目随大流 有损自信心 我认为,请家教并不是表达对孩子关爱的好方式。如今有些家长请家教有点草率,只简单询问孩子哪门成绩不理想,就急忙请哪个专业老师辅导。现在家教中介多如牛毛,想找一个对口的专业不难,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整体水平缺乏客观分析。因为现在教材的难易程度基本上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步,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按时完成作业,相信绝大部分学生是完全跟得上教学进度的。孩子学习有困难,家长应该帮助他(她)找出原因,而不要简单地请家教了事。尤其是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寻找家教,不但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让孩子从小就有了依赖感,缺乏自制能力和创造力。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请家教,倒不如自己多花点时间陪孩子,毕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盲目地给孩子请家教,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也是成就孩子未来的重要方式。 山东济南 王强 不要过分迷信家教 张家的孩子请了家教,李家的家长开始着急起来,尽管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家长总是不太放心,似乎不给孩子请一个家教,孩子的成绩就会得不到保证,就有一种对不起孩子的感觉。因此,在这种攀比和迷信心理的影响下,家长们也不管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不管孩子在知识结构上真正缺少的是什么,认为只要请了家教,孩子的成绩就一定会好起来。 家教是老师课外对孩子进行知识的强化,所教的内容基本都是学校老师已经讲过的,所以孩子通过家教进行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复习而已,所起的作用只是强化巩固。更何况请家教也是有讲究的,如何请家教、请什么样的家教、请哪门课的家教,都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而定。要本着少而精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如果为了成绩保险,每一门功课都请家教,不仅加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孩子的负担,造成孩子主动学习不够,一味地被动等待,休息娱乐的时间也大大减少,在心理上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甚至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 因此,孩子是否需要家教,一方面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孩子产生求学向上的动力,一方面也要适时适度,做到少而精,真正使家教起到补缺和优化的作用。 江苏徐州 曹潇 家长与孩子一起“学”更好 我是一位中学教师,也是孩子的家长。因为孩子的家长基本上都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即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的某些方面的辅导也是可以胜任的。有些家长看到人家在请家教,担心自己的孩子可能掉队。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认为,家长只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和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如发现孩子有学习上的困难或障碍时,应如何与孩子一起探讨,并多鼓励孩子去挖掘学习上的潜力和开发智力,与孩子一起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与障碍,让孩子慢慢摸索和掌握学习规律。 又比如当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在孩子旁边做自己的事或看书报,提高自己、或回看已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这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是一种有益的暗示和引导。而千万不要自己去跳舞或搓麻将,把孩子丢在家里一个人做功课,孩子看到爸妈外出去跳舞、搓麻将,孩子的心理会怎样,做家长的知道吗? 所以我认为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提高、一起进步,这种“一起”的方法经众多的家长多年“临床”实验,确实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不妨试一试。 上海 赵天安 请家教不为父母省事 我家孩子回家说,他们班上某同学请了家教。我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原来那个同学父母都在企业工作,父亲经常出差在外,母亲也忙得顾不上儿子,双休日也不得休息。那个孩子放学后常常一个人在家,不能自主学习,很无聊。于是他们将孩子完全托付给老师,双休日也让孩子到老师家去,晚上再由大人去接。这样做,一方面是请老师再教教孩子,另一方面也是让老师管住他,带有看管的性质了。 这种家教,我理解父母的苦心。我所在的城市,大多是三口之家,父母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还好些,因为父母的作息时间与孩子一致,业余时间就可以教教孩子。像上述那种情况就不行了,请家教,也就是请老师代行做父母的责任,这种家教,可以请。相反,如果做父母的只想图自己轻松省事,将教育孩子的事全推给老师,本着这样的目的来请家教,这就大可不必了。 江苏常州 徐会吟 “一对一”独具优势 “家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课余时间参加几人乃至十几、二十几人的小班学习;另一种是请一位老师教一个学生,“一对一”的授课。前者其实与学校里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区别,而如果请到好的老师,进行个性化授课,不管该学生原来处于什么层次,其效果绝非课堂教学所能比拟。我是中学物理老师,以我教过的几个学生为例,说明“一对一”家教的优势。 学生甲学习不认真,物理成绩徘徊在60分上下,在班内垫底。我发现他大量物理概念没有掌握,一般的数学运算也有问题。我不但系统地重新教他物理课程,还为他补上必需的数学运算技能。因为授课是“一对一”,他没法走神,因为习题都是当面批改,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成绩很快上去了。 学生乙学习很认真,但考试成绩总是在80多分,90分成了玻璃天花板,始终无法突破,她自己也找不出原因。我通过系统提问和全面测试,发现她有少部分知识点没掌握好,漏洞补上后,成绩一直在90分以上。 学生丙进入一所著名的市重点高中理科班后,学物理觉得很吃力,成绩也不理想。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台阶比较高,市重点理科班这个台阶就更高。我为他补了一些过渡性知识,并加强了高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他很快就学得顺畅了,后来考上了名牌大学。 上海 钱天铃 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我侄子读高中时,成绩属中下水平,要考上重点大学难度很大。但他父母就是一心要儿子实现其愿望。面对这个矛盾,怎么解决?他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重点是如何面对现实?最后一致的意见是,儿子赶不上进度,落下的课程要及时补上。应急措施就是眼前必须请家教,解决“救火”之急。但强调这一步上去了,下一步的关键是不能依赖家教,儿子必须痛下决心,脱胎换骨,端正学习态度,从此以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努力学习,还让儿子当场立下“军令状”。 取得共识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家教”,果然面貌改观。儿子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各科水平迅速由班级的中下跃居前茅,全校名列前十。后来实现全家愿望——一举考上交通大学。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待孩子学习不争气现象,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是一味依赖请家教,其中有不少结果并不理想。我看还是我侄子家长有主见,值得仿效。 上海 魏诗佩 话题预告 最近一些读者来信,对本市医改成果予以肯定的同时,希望在进一步深化的改革中,市民看病、用药能更加方便、优惠,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欢迎读者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来稿请寄: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汇报群工部 邮政编码:200041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