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办学之道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转学难,突现中国教育之结症
来源:和讯网     2012-9-3 17:20:00
 

孟母三迁,说的是孟子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迁其居的故事。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反映了父母教子的用心良苦。从古到今,历朝历代,对于转学、择校都很容易,即使在建国后的文革时期,也没有像眼下这么难过。

    为什么“转学”“择校”如此之难?只要你上网搜索一下,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但统归起来就是:现行教育法规繁杂,钱权交易恶劣。

    不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转学、择校之难,问题出在教育部门。一些学校为留住生源,千方百计拒办转学手续。有的借“对口学校”、“跨学区”、“学籍管理”等各种理由,拒办转学手续。还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繁杂的转学规定,使办转学者疲惫不堪,直至放弃转学。

    查看某地教育局颁发的“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真是相互矛盾,漏洞百出。而且规定繁杂:“所有单位在办理学生转学手续时必须如实填写办理时间(具体到年、月、日),学生转学时间以转出方教体局盖章时间为准,转出方教体局一般应在办理转学手续当天通过对学生进行转学处理;集中办理学籍期间,可最迟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就转学条件,市教育局规定,因搬迁且户口迁移(随父母或“四老”),学生居住地与注册学校距离超过4公里(或8站);其他因特殊情况转学要严格控制。”

    大家请看看,一个中小学生的转学就搞得如此之苛刻、复杂,有什么必要?中小学生的学籍如此严格管理,有什么必要?小孩子自由选择学校,是他天生的自由和权利。人民是主人,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到哪求学是主人的事,你公仆只能是帮主人服务。眼下种种怪事层出不穷。公仆反侮主人,动不动就强行“管理”。以什么所谓的“对口学校”、“跨学区”等种种由头拒办转学手续,以种种借口进行学籍“管理”,这其实是一种违犯共和国宪法的行为。说到底就是对抗、抗拒改革开放的行为!

    第一,宪法赋予公民有人身自由。教育部门不能借口学籍管理或跨学区等为由头来限制或者强迫学生必须就读哪所学校。学生的生源自由流动,是共和国宪法所保护的。教育部门拒办转学,就是在践踏共和国的法律!

    第二,从古到今,学生的生源自由流动,是社会的必然现象。是不抗拒的自然规律。教育部门拒办转学手续,是在人为地阻碍生源流动。是违背社会的自然规律。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人,都必将受到惩罚。

    第三,改革就是要有竟争。竟争就是要打破学校办好办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竟争才能促进一些条件差的学校奋发图强。那些不思进取,校风恶劣的学校,断然是培养不出好人才的。古代孟母“三择邻居”的故事就是一种启示。学生选择好的学校就读,是希望更好地成才,而教育部门为自身的利益,借口学籍借口学区拒办转学等恶劣手段来“保生源”,阻碍学生成才,比古代的孟母都还不如。教育部门以拒办转学手续的方式,保了教学质量差的学校生源,使差校不思进取,混日子。这种为了生源(说到底就是为了钱财)而无视学生、家长利益,不惜耽搁学生的前途和青春的行为,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恶意犯罪!

    第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繁杂的转学规定,有意助长了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一切的管理制度,都应当有利于民,而不是为了捞学生家长的钱财!什么这个管理那个规定,表面上讲来好听,实际操作起来就成了管卡压的工具,成了一些人以权谋私的借口。比如“正义网”载:一小学生转学,找到教育局的私人关系“走后门”,送几条好烟,才得以办理。比如:有的学校不但不办转学手续,反而还要向家长索取学籍的“保管费”。家长反问:谁要你保管的?混帐!

    眼下的教育法规过于繁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制定了许多“地方政策”,如此之多的法规,细细比对之后,发现很多是相互矛盾的,甚至是违法的。一切抵触于共和国宪法的教育法规都是违法的。

    第五,各级教育部门要明白你们只是做服务的,而不是什么“管理”的。更不是以“管理”为借口对学生、家长“管卡压”。这个观念你们必须改变,否则,教育部门就会成为“不良医生”之后的“高危职业”。

    第六,学校能否留得下学生,能否有多的生源,不是靠用学籍来卡压和限制的。也不是靠拒办转学手续来强制的。是靠学校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来留住学生的。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有一些教育部门为让生源不足的学校“吃饱”,竟然强迫学生就读某些学校。

   

    据《楚天都市报》2012年8月31日报道:蕲春城区有四所中学,城区的两所中学生源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而郊区的两所中学则“吃不饱”。因此,县里决定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撤并漕河镇中学,分流部分生源到城郊。让已报名的500多名初一新生改去该县实验中学报名。而县实验中学因“招生计划已满”,劝说这批新生去郊区的清水中学或芝麻山中学入学。家长们称,郊区两所中学距离城区五六公里,孩子上学还要经过出城公路,多少增加了安全隐患。最关键的是,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明显不如城区中学。

   

    这样的教育局,竟然把学生当“食品”强迫学生去调节给“吃不饱”的学校,还堂而皇之美其名为“整合教育资源”,这是国法所不允许的!

    第二个例子是,学校自身教学素质低劣,却四处作广告欺骗生源。还以对口学校强留生源。以跨学区作借口拒办转学手续。据《武汉晨报》新闻报料——

    九月二日上午八点多,几位学生家长持“小学生转学证”到武汉市马房山学校办理转学手续。该校学籍办明确答复不给办,必须到我们学校来读初中。几名家长找到周副校长评理时,遇该校校长马为民从三楼走向四楼,马为民大声责骂:“为什么要转学,必须在我们学校读。再吵就搞人。”

    家长听了恼火:“凭什么必须要在你们学校读?真是混帐无理!你这种动不动就要搞人的学校,哪个学生敢在这来读书?”

    还有的家长气愤:“你们处处标榜以德育人,看看你们这样的德性,哪像个教书育人的样子?”

    马为民听了此言,不但不悔悟,反而恼羞成怒,从四楼冲下三楼,拧住一位家长,挥拳就打来。几位家长和老师相互扭扯,现场一片混乱!这时,周副校长大声吼叫学校保安人员:“把他们赶出去!”几名保安汹汹而上,不由分说,连拉带扯把几名家长拉出了校门。

    大家看看吧,这就是所谓的中组部调研的中小学党建工作合格的武汉市马房山学校?这就是所谓的是荣获武汉市教育系统“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嘴上标榜“德育优先”的马为民校长?

    武汉市马房山学校表面上标榜“以德育人”,可实质上,说一套,做一套。以前在校学生就已经是怨声载道了,至今还能看到许多网站上的多种网帖。现信手拈来一个帖子,引用2011-5-18“悲愤的高中生”发的帖子《谁能管管马房山中学,不要让他们再压榨我们》。全文如下——

   

    我是湖北省武汉市马房山的一名高中生,我们学校不断的压榨我们,为了所谓的名誉不顾我们高考,天天压榨我们的精力和钱,甚至不管不顾我们的健康,谁能管管他们?
1.自从开学开始,为了参加个什么比赛,已经让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去练习广播体操,甚至课都不要我们上了,就要我们去练操,现在已经学了2套,又要开始学第3套,本来我们普高就难得考上大学,现在又不断的压榨我们的精力,要我们去学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学1套操还好说,现在第2套第3套操又来,难道我们普高的学生就该去学这些,就该参加什么比赛?
2.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压榨我们的钱,第一年买了2套校服,第2年的时候,也就是快要入夏的时候,学校又要我们买一套校服,还说什么是为了怕我们丢了的同学没有校服穿,可是我们很多人2件校服都没有丢,学校却强迫他们去买,班主任要求他买,年级主任何主任还单独谈话,难道这是为我们着想?现在还没过几天,天气热了,学校又开始要我们买短袖的校服,估计又要强迫我们买
3.学校食堂极其不卫生,但是学校却根本不管理,我在食堂买东西的时候亲耳听到老板跟一个供货商交谈,供货商说他们这里有很多还1个月过期的汽水,半价卖他们要不要,当时他们就谈好了?难道学校就为了钱要我们喝过期的水?为了吸引更多人他们甚至降价卖,学校就是这样做事的,卖米粉的位置汤水里能吃出虫子,打饭的位置菜能是苦的,甚至馊了,难道我们吃死他们才甘心?
4.学校老师特别喜欢对学生进行挖苦,特别是何主任,对一些平时犯了错的学生他询问是开口就来句:又是一个稀烂?有这么对学生说话的吗?
5.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把进班时间从7点半调整到20,我就纳闷了,难道多那十分钟就能学出朵花来?很多人包括我都住的很远,平时为了上学已经是6点半就要出门,现在又提前时间,住读环境极其恶劣,难道非要我们赶第一班车才甘心?
6.对住读生的管理极其不负责,学校为了省电让所有住读生都到一个班去上住读晚自习,这响应低碳生活是好的,可是能管理严格点吗?总有些手脚不干净的偷别人的东西,甚至我昨天买的薯片,放到抽屉里,第2天能够被吃的还省一点,抽屉里总能找到很多垃圾,连泡面的碗都有,总不能为了一点电严重损害我们的利益吧?
我才疏学浅,对这个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到底是各回各班还是让他们去生物实验室自习,请有才之人整治他们时进行管理
望相关部门能对他们进行管理,让我们不再离大学的门越来越远,就算是普高的学生,一样有一个大学梦。

   

    谁能想像到,2011年5月18日马房山学校在校孩子们的悲呼声,竟然演变、发展到2012年9月2日在新生家长的面前,该校校长马为民居然大声辱骂、挥拳相向。。。。。。

    百年树人,这不是一句空话。从武汉市马房山中学的问题,暴露出武汉市教育局、湖北省教育厅乃至国家教育部在中国教育现行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转学难,择校难,人为地阻碍生源自然流动,这就是中国教育结症之所在。(作者:王朝)

详情请看:http://edu.cnhan.com/content/2012-09/03/content_1631099.htm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