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年,大港区上古林小学的王立群老师从情感教育中找到了与学生沟通的瓶颈,在教学中用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们都把王老师当作朋友,说他如长辈般慈爱,如朋友般知心。
用爱心做学生的慈父
悉心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
王立群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年头虽然不长,但他始终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份内事,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尤其是班上的一些特殊学生,对他们付出的关爱更多。
2005年9月,他接任了三年四班的班主任工作,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女孩王某某。小时候因为火灾,王某某落下了残疾。不幸的遭遇,使得原本应该活泼的年龄,多了几分沉默和忧郁。为了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心,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王老师以大哥哥的身份和她谈心沟通,增进感情。王老师发现她虽然手指严重变形,但是却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于是,王老师把她的作业向全班同学展示,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并让她担任班上的宣传委员,负责班里的板报。这样一来孩子增加了与其他同学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慢慢地,她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王立群把情感融入到儿童的世界,使一扇扇心灵之窗悄然而开。
用童心做学生的朋友
团结凝聚班集体力量
王立群作为一名班主任,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心态、学生的思考方式来看问题。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足球场上,他和同学们共同驰骋;班队会中,和同学们一起排练节目;学生在日记里会向他倾诉那些连父母都不肯告诉的小秘密……
每次学校举办“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小品表演是他们班的特色项目。他和学生共同商量演出节目,然后找来小品的视频和台词,与学生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排练,有时候还披挂上阵。滑稽的语言,夸张的动作,经常让同学们笑声不断。在笑声中,他们亦师亦友。
用热心精心组织活动
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
王立群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班上相继推出了“快乐积分,我能行”等一系列特色活动 。
“快乐积分”活动中,他把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根据组内成员在校内各方面的表现,制定出相应的加分和减分细则,如:作业得“优”,可以加一分;忘带红领巾,就要减一分,内容不同,分值不同。在活动中,实行日记录、周总结、月评比的方法,评选出月最佳个人、最佳小组,并进行期末总评,选出年度最佳。因为个人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小组的最后成绩,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一人落后,全组帮忙;一人犯错,全组指正,形成了组与组之间赶、帮、超,同学与同学之间携手共进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争当先进的积极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立群的班级曾先后被评为市级三好班集体、市级“学雷锋,树美德,做新人班集体”,个人被评为区级优秀中队辅导员,多次被评为区级“百名优秀班主任”。他曾经代表大港区,在天津市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会上,作《家乡的美食佳肴》一课,参加天津市《品德与社会》双优课竞赛荣获二等奖;在大港区中小学第十届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中获中青年优秀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