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4日,北京市西城区第二届教师论坛小学、中学专场分别举行。在论坛上,许多新老班主任与来自北京各区县的同行分享了他们的工作经验。教师论坛作为本届西城教育科研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紧扣智慧的主题。
一条被退回的花裙子
出场教师:北京市西城区自忠小学 赵镒涓
那是赵镒涓走上讲台不满四年的一个新学期,在她接任的四年级班里,有一个沉默寡言的姑娘小A。在活跃的孩子们当中,小A显得尤为安静。从原班主任那里赵镒涓了解到小A跟着爸爸生活。在后来的接触中小A曾淡淡地跟赵镒涓谈到,她几乎不记得妈妈的模样,只记得有一天,妈妈在和爸爸吵过架后摔门而去,再也没回来。小A的父亲靠送报纸起早贪黑地挣钱养家。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赵镒涓非常心疼这孩子:有好吃的,悄悄地塞给她,小A腼腆地说“谢谢”;有漂亮的文具,私下送给她,小A露出甜甜的微笑;她学习上遇到困难,单独给她讲解,小A很用心地听……时间久了,赵镒涓想,应该找个机会让学生们都来关爱小A,让她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也让孩子们学会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临近“六一”,天气渐热,有不少爱美的女生都相约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赵镒涓发现小A没穿,就到商场精心挑选了一条漂亮的花裙子。在“六一”儿童节那天,赵镒涓走进教室,先祝学生们儿童节快乐,接着就进入准备好的话题:“孩子们,在你们穿上花裙子、快乐过‘六一’的时候,可曾知道,我们班有个可爱的小姑娘,从小就失去了妈妈的关爱。懂事的她从不和爸爸提什么要求。夏天到了,可她却没有合适的裙子穿。”说到这儿,学生们开始寻找那个没有花裙子穿的孩子。很快,大家的目光就集中在小A身上。赵镒涓赶紧接着说:“这个懂事的小姑娘就是小A。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老师特意为她准备了一份礼物。”赵镒涓扬起手中装裙子的袋子,“来吧,小A,这条花裙子送给你。”在孩子们的羡慕里,赵镒涓听到夹杂着这样的小声惊叹:“啊,她没妈?”“她妈呢?”小A迟疑着站起来,脸上不是惊喜而是惊讶。“以后,大家要多关心小A,她有什么困难我们要多帮她。”后面的这句赵镒涓说得没有一点儿底气。小A在学生们的掌声中礼貌地接过了裙子,一声“谢谢”却小得几乎听不到…… 第二天一到校,赵镒涓看到办公桌上摆着那条花裙子,连包装都没有拆开过。袋子下面压着一张纸条——老师:这条裙子还给您,爸爸说他会给我买花裙子的,谢谢您。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我是个没妈的孩子,我不想让大家帮我什么(小A)。 后来的日子里,赵镒涓想尽办法,却再也不能走进小A的心里。再开学,她得到了小A已转走的消息。
教师感悟: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颇有爱心的班主任,没想到我的爱却如此深地刺痛了孩子脆弱却充满自尊的心。其实小A是渴望我像妈妈一样地爱她,像其他孩子一样被呵护,而我只关注了孩子的外在需求,却忽略了她被自尊包裹得严严的隐痛。我本以为“爱的阳光”是温暖的,却忘记了炎炎烈日会灼伤人。那条被退回的花裙子,分明告诉我:教师对学生的爱,绝不是单纯地给予或“施舍”,施爱育人固然重要,解读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接受方式更重要。
不翼而飞的卷子
出场教师:北京市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 张璐
张璐的班上,学生每次做卷子时,总是从传到自己手中的一摞卷子中,抽出要做的那张,然后将其余的卷子传回。收齐后,再一起放在班中一个固定抽屉里。 那天,如往常一样,大家准备做卷子。但当卷子发下去时,居然少了一份。寻找无果后,张璐确定,问题应该就出在班中某一个孩子身上。没有任何的线索,又不能去翻孩子的书包,该怎么办?这件事如果不查,是对这种行为的纵容。查了,万一查不出来,将预示着这种行为占了上风,以后班中再发生这样的事,也会很难查出来了。 当时,张璐非常焦急,也很生气,她认为干这事的孩子,肯定是品质有问题,这品质问题可是大事。她想用一些极端方式把卷子找出来,让这个孩子永远记住这次教训,再也不干这种事情。但三思之后,张璐还是克制住了这种冲动。 “丢的是一份卷子。为什么是一份卷子,而不是班中流行的《数码宝贝》或是女孩子最迷的奇形怪状的橡皮呢?如果是贪心使然,那么多好东西贪什么都行,为什么却是一份卷子?”张璐愣愣地看着孩子们认真做卷子的身影……突然她眼前一亮——不,孩子真正想拿的应该不是卷子本身。他的初衷一定是想通过这份卷子得到一个好成绩,赢得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认可,获得大家对他的一声称赞。 考完试,张璐平静地告诉学生们今天丢了一份卷子。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谁呀,谁拿的,赶紧交出来……”在孩子们一阵七嘴八舌过后,张璐说:“其实这个拿卷子的同学,他的初衷是好的。”这时孩子们又一次瞪大了眼睛。“这个同学只是想提前复习一下,考个好成绩。但是,他却忘记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好成绩,才能安心、开心地笑。而用今天这种方法得来的成绩,分数再好,总像偷偷拿了人家东西那样,心中总会不踏实总会想着,下次我要是没有拿到卷子、考不好,该怎么办,日子会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孩子们听着,思考着。张璐接着说:“事情是在悄悄中发生的。这个同学如果想通了,也可以在悄悄中改正。把卷子放回到抽屉里就可以了……” 放学后,张璐在放在讲台的书中看到一张署名的纸条:张老师,卷子是我拿的,我想考个好分,真的。明天一早一定还。 第二天一早,那份卷子,安静地回到了它原来的位置。 教师感悟: 如果我当初采取了极端做法,我相信肯定能查出卷子,但是事情的真相可能会永远被我忽略,“品质问题”的阴影也会长久地笼罩着这个孩子。我想,教师应该以专业的方式去解决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而不是简单地凭本能去处理问题。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站在孩子角度,追根溯源做出初步判断之后,再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预设的方案才能有针对性。前期理性的思考,也会使我们处理问题时不焦不躁。即使预设方案有误,也会心态平和地回到原点,重新从“为什么”开始分析,来一次新的循环。
舞动的“青春生日会”
出场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何杰
学校在初二时,会召开“青春生日会”,让所有学生一起过十四岁生日。 在开生日会前一个月,何杰让学生们提出要什么生日礼物。这个礼物不能是花钱买的,而是将通过何杰的帮助和学生自己的努力获得。 要保证学生满意,还要保留一种悬念,何杰把准备礼物的过程与当事人屏蔽起来。整整一个月,他用去了所有能用的时间。一名学生想捐献角膜,何杰就先和她父母达成一致,然后去同仁医院眼库为她领来了志愿书,并请两位校领导给她分别题词;一名单亲孩子想要一句祝福,何杰就专门组织人为她拍了一个电视片,在电视片中每位同学向她说一句祝福的话,没和她住在一起的母亲也出现在片中带来祝福;一名学习很刻苦的学生想要更多的时间,何杰就和她一起制定时间安排方案,并以名人名言鼓励她多挤时间;一名学生想要跟父母更多交流,何杰就跟学生父母沟通争取支持,一家三口在生日会后开了学生有生以来第一次家庭交流会;对于班上有家长在国外工作的学生,何杰通过运作,让家长突破时差在生日会现场打来越洋电话…… 在一场场特设的情境中,何杰与学生们的心紧贴在一起。
教师感悟: 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工作类似教学中的个别辅导,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的双向的分散的教育活动。而班会类似于班级授课制教学,是根据班级的普遍问题与共性特点进行的集中的多向的教育活动。就教育投入产出而言,主题班会的教育成本更低,教育效果更明显。个别工作与班会相互促进,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班主任对班级的整体教育和管理更强调以理服人、以纪约人,不大强调情境的营造。情境性是主题班会的优势,在班会上,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中,利用场效应感染熏陶在场的每一个人,会收到比个别工作和班级日常管理好得多的教育效果。
记者观察
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
□ 谢文颂
班主任站在教育的最前线,是跟孩子最近的人。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曾有感而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班主任工作责任最重大、难度最高也最锻炼人。的确,班主任的工作量是“无底洞”,成效还很难获得,而且往往也是“直接责任人”。 许多班主任都在孜孜以求地学习,学魏书生、学班主任兵法,但效果不太理想,有时甚至起反作用。每个人有不同的脾气秉性、不同的知识背景,也应该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与教育手段。学生不一样,教师不一样,当然应该教无定法。但我们也应该相信,一些教育大家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遵循了教育规律,此所谓教有定则。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有一条成功的法则就是“关注问题背后的问题”,其成功之处在于穿透了一切繁杂的外象,找到了每一个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然后通过智慧的操作加以根除。班主任工作就是不断地跟各种层出不穷、难以预料的事情打交道,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把遇到的问题通过“内科手术”处理掉,在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中,自然就能获得提升。此所谓班主任工作的炼“道”。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一直主张教育应该回到“唤醒人的自觉”的本位,显然这个从事唤醒工作的人主要是班主任。唤醒需要贴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要求班主任工作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如果说炼“道”获得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艺术,那么炼“心”和炼“性”就是追求这门艺术所必备的两项素质。 在关注北京西城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发现,其遵循的法则就是帮助班主任炼“心”、炼“性”和炼“道”:实施“牵手工程”,把优秀班主任的得失经验与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对接起来;邀请专家对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在获得专家的专业支撑同时营造了班主任之间“同伴教育”的氛围;即将推出的班主任走校制,又将把班主任从自己的小天地里释放出来集思广益。 用西城教工委副书记史征的话说,一切组织实施的活动都是为了帮助班主任激发爱的热情、领悟爱的艺术。这种助推很迫切——因为班主任是一份累人、累心的工作,年龄大了吃不消,“80后”教育“90后”、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格局正在形成和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