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好的编程教育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比起挑选机构,更关键的是把握教育的方向。
当教育部推出教育数字化新政,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接触编程,作为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妈妈,我也曾感到迷茫:是否该让孩子跟上这波潮流?会不会加重学业负担?真正需要重视的又是什么?
今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国务院也明确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这一系列政策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更让我们认识到:让孩子接触编程、培养相关思维技能,是在为他们的未来做准备。

但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编程培训机构,家长该如何选择?结合孩子的学习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选择标准,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思维培养,而非单纯写代码
有的机构一味追求“速成”,打出“一个学期学会Python”标语;有的则过度宣传竞赛获奖。但我认为,编程教育的核心不是写代码,而是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参加广州图灵编程体验课时,惊讶发现这堂课没有电脑,更像一场解谜探险。孩子们破译密码、设计指令,在游戏中掌握了信息传输原理、建立了安全意识。没有枯燥的代码,却真正锻炼了逻辑思维。一节课下来,孩子兴奋地说:“妈妈,密码太有趣了!我以后也要设计自己的密码!”
这种通过趣味游戏启蒙思维的方式,远比机械敲代码更重要。

二、关注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分层、循序渐进
好的编程课程应该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到“不拔苗助长,也不错过关键期”。
孩子暑假参加了广州图灵编程的计算思维课程后,不仅对编程产生了兴趣,更明显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现在遇到复杂任务,他会自然先拆解步骤、寻找规律,这种思维习惯也反哺到了数学和其他学科中。
有了这段扎实铺垫,新学期他将开始学习Python课程——从游戏化思维训练过渡到代码编写,这一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让孩子对编程不再陌生和畏惧。

三、关注教育理念,是否响应政策、面向未来
新政强调“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编程教育不应局限于技能培训,而应注重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核心素养。
广州图灵编程的课程体系很好地呼应了这一要求:
益智思维课程(1年级+)培养逻辑推理与数感基础;
计算思维课程(2年级+)通过“不插电”教学理解算法本质;
Python编程课程(3年级+)从语法到项目实战,逐步深入;
C++编程/信奥课程(4年级+)普及与竞赛双路径,助力学生脱颖而出;
这种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让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恰到好处,既不打压兴趣,也不透支潜力。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刻体会到:选择编程教育,不应该盲目跟风,而是要关注思维培养、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这三个核心要素。好的编程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程序员,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才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核心素养。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为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在编程教育这个领域,我庆幸找到了方向。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更多家长在新政背景下,为孩子做出明智的选择。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最好的思维训练,而这正是这个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