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聚焦林业工程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始终秉持 “夯实基础、激发创新潜能、拓展国际视野” 的育人理念,以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为核心纽带,以国际化平台建设为重要支撑,构建了具有林业工程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在 “双碳” 战略引领下,学科将基础研究与绿色材料创新、国内培育与国际协同紧密结合,为培养高层次林业工程领域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贯通培养体系:构建林业工程人才成长的全链条培育机制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深刻认识到,研究生阶段的高质量创新离不开本科时期的扎实积累。林业工程成栋班作为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标杆,通过 “课程体系贯通、科研能力递进、导师团队协同” 的一体化机制,实现了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平滑过渡与能力跃升。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学科精心打造了覆盖本硕博阶段的材料类核心课程集群,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等课程纳入共享课程体系。本科阶段注重材料基本理论、实验技能的夯实,如通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掌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生阶段则侧重材料设计、功能调控等前沿内容的深化,形成螺旋上升的课程进阶路径。针对研究生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高要求,学科组建了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郭明辉教授领衔的教材编写团队,其中《木材碳学》教材整合了 111 引智项目引进的多国专家智慧,既包含碳素储存与计量方法等基础理论,又涵盖绿色低碳加工技术及木材产品碳足迹探寻、碳基功能材料设计等前沿内容,成为连接材料基础研究与前沿创新的关键载体。
科研能力培养采用 “阶梯式进阶” 模式:本科低年级通过 “材料创新实验室开放日” 接触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等基础实验;高年级通过大创项目参与材料合成、结构表征等完整科研环节;研究生阶段则独立开展功能材料设计、性能优化等创新性研究。这种培养路径保障了科研能力的连续成长,例如:成栋班学生本科阶段开展的 “木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 项目,常能延伸为研究生阶段的 “木质基碳材料功能化改性” 课题,实现研究的深度拓展。
学科创新实施 “导师组全程跟踪” 制度,为成栋班学生配备由本科导师、研究生导师、企业研发专家组成的指导团队。本科阶段侧重材料研究兴趣的培养和科研思维的启蒙;研究生阶段则聚焦材料创新课题的攻坚,确保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同时,引入森鹰木业等企业的材料研发专家参与指导,使学生的研究始终紧密对接产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
林业工程学科贯通培养体系核心机制
二、国际化育人平台:打造林业工程学科创新的全球视野
学科以111引智项目为依托,构建了“引进优质资源 + 推动海外交流”的国际化培养格局,让国际视野成为研究生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引进来”方面,学科借助111引智项目,与德国哥廷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40余个海外高水平机构建立合作,引进30余位高层次人才,创建国际协同创新合作团队6个。学科以“一目标、二模式、二形式、十举措”的工作思路建设国际一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柔性引进海外智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全英文讲座等方式,将国际先进的材料设计理念、研究方法传授学生。定期举办的“国际先进功能材料和纳米能源会议”,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全球材料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目前学科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化、代表性成果产出等方面显著提升。
在“走出去”方面,学科构建了多层次的海外交流体系:本科生可通过“2+2”联合培养项目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研究生阶段可参与国际合作项目。2024年,21名学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这种国际化培养使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就能熟练运用国际学术规范,参与全球材料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三、特色突破:《木材碳学》彰显学科特色的创新载体
作为 “双碳” 背景下林业工程学科的特色课程,《木材碳学》集中展现了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理念。该课程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的局限,构建了 “基础理论 - 实验技术 - 应用开发” 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课程教材具有三大亮点:一是学科交叉融合,融合了林业工程、生态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二是国际案例丰富,收录了欧美等地区在木质基碳材料研发、碳减排应用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三是实践指导性强,包含木材及木质品碳素储存与计量方法、性能评价等可直接应用于科研和产业的实用内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学科组织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吸纳20 余位国内外材料领域专家的建议,确保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教学实施采用“理论教学 + 仿真实验 + 企业实训”模式:课堂上通过分析不同木质基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培养材料设计的系统思维;实验室中利用从德国引进的材料表征设备,深入探究木材碳转化的微观机制;企业实训则走进森鹰木业,参与低碳型木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测试。这种教学模式让研究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具备将材料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育人成效: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贯通式培养与国际化视野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
Ø 学术创新:研究生年均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Ø 产业贡献:研发的木质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帮助企业减排20%,12项成果实现技术转化。
Ø 人才输出:毕业生中70%进入国内外知名机构,涌现出多位林业工程领域青年技术带头人。
结语
展望未来,学科将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贯通式培养-国际化历练-产业化应用”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扎实基础、广阔国际视野、强大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 “双碳” 战略实施和绿色材料产业高质量注入创新动能。
供稿人:郭明辉,高丽坤,张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