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北电力大学与讯飞同传联合打造的“华电E语”智能同传系统在教育领域掀起阵阵巨浪。讯飞同传是基于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业内领先软硬件一体化的同传系统。讯飞同传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技术与多语种实时翻译能力,为高校国际化教学、科研交流及国际会议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在语言服务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一场高校的“无障碍沟通”实验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高校,华北电力大学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然而,传统语言的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中外联合培养项目课程学习因语言不通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稳定性和学习成效;教师国际培训交流沟通效率低;不断增多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涉外交流活动,却因为难以跨越的语言鸿沟,大大影响举办效果和参会者体验。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华北电力大学的国际化进程,更是当下各个高校面临的难题,是我国国际化教育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主动与国际接轨,推动人才跨国协作,助力国际教育大展宏图?是摆在所有一流高校面前的课题,讯飞同传联合华北电力大学共创国际化教育新高度,用一场高校的“无障碍沟通”实验,给出了AI驱动下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在课堂上,“华电E语”智能同传系统的多语种实时字幕功能,可以解决不同母语学生们课堂上语言障碍的问题,专业术语也能同频展示,方便海外留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尤其是专业词汇的学习,实现深度的沟通和交流。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华电E语”还支持角色分离以及实时字幕,不论是中文、英文,还是俄文、德文等小语种都能同时实时翻译,确保不同语言的听众都能够同步理解演讲内容,辅助现场活动观众理解,让交流效率提升显著,真正实现零距离学术对话,助力校内无障碍环境建设。

共创国际化教育新高度
自“华电E语”同传系统推出后,给华北电力大学的日常教学、国际会议或校园活动等带来了显著改变,更是得到了校方的高度认可:老师和学生能参与更多的国际会议,来华留学生能够交到更多的中国朋友,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将助力中国文化的更好对外传播。教师也能节省更多的课程建设精力,追求更卓越的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双一流”高校国际化进程。讯飞同传的解决方案,既解决了语言服务的效率瓶颈,更通过数据安全可控、教学资源沉淀等特性,为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底座,共创国际化教育新高度。
从教育行业到千行百业
语言互通不仅是教育全球化的基础,也是千行百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讯飞同传多语种系统,能够突破多语种教学障碍,助力教育行业实现“让沟通无障碍”;还能助力各类企业出海,让世界听见中国智慧;更能助力文化交流出海,让全球文化浪潮冲破地域围墙,成就不凡声量。

如今,讯飞同传在进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合组织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等诸多国际重要会议上都得到应用和验证,已累计服务超过全球50个国家及地区,支撑40万+场会议,覆盖超4亿观众,正在成为千行百业“新标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