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东湖有座报本塔,又名文笔峰,此塔造型古朴,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初意为“忠孝以为报”。二十八年(1689)秋,翰林院学士高士奇入籍平湖,二十九年(1690)捐俸银资助建报本塔回廊,并撰文《重修平湖报本塔记》。
平湖自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弘一法师李叔同为其中之一。平湖精神“平和报本 勇猛精进”既是平湖的历史文化凝练,也是李叔同精神的当代诠释。

浙江平湖技师学院座落于平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79年,是一所融学制教育、职业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为特色的公办全日制技工院校。学校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文明校园、浙江省一流技师学院培育单位、浙江省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诠释着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更应注重其品格素养,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中,明确提出“德技并修”要求,强调职业院校需培养兼具技能与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平湖技师学院在发展中结合本校、本地实际,创新提出“匠心·报本”品格教育,“匠心”(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报本”(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是服务桑梓,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唤醒学生认识良善、喜欢良善、践行良善的心性。“匠心·报本”品格教育把“以五维育品格,以品格养匠心,以匠心塑精工,以精工报家国”作为指导思想,通过生活、活动、课程、协同、实践五维育人路径,搭建相应载体,构建“职业素养+人格修养+家国情怀”三位一体的品格教育体系。
即日起,推出浙江平湖技师学院“匠心·报本”品格教育系列报道,探索可推广的技师学院德育模式,提高技师学院品格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生活育品:重养成
生活培育路径是培养学生品格的根本路径。近日,平湖技校举办了第十届礼仪文化节之经典诵读培训活动,活动精选了多部与学生成长相契合的经典作品,并汇编成《经典日课》小册子,供全校师生使用。所选作品包括《弟子规》《常礼举要》《大学》《中庸》《孝经》等儒家经典。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还收录了《大医精诚》《卖油翁》《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等文章。

经典诵读是平湖技校坚持了多年并将长期坚持的一项特色育人活动,全校学生入学后坚持诵读《常礼举要》,并按书中说的礼节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落实:居家、聚餐、升旗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设置礼仪示范岗,在全校营造以礼待人、处事、接物的良好氛围,塑造学生文明有礼、谦恭有节、感恩有敬的良好品格,为其未来职场成功奠定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认为教育应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通过真实的生活实践实现道德内化。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平湖技校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品格,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七个部分(7S常态),在持久开展“文明班级”创建、实训基地实操、食堂就餐光盘、餐桌无垃圾等项目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滋养学生自律节俭、责任担当、勤奋精细的品格。

好身体是幸福人生的必需条件,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前提,学校以“激情跑操”“大课间”“课外活动课”“常规体育项目竞技”等方式,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的意识,实现“野蛮其体魄 强大其精神”之目标,为未来大国工匠打好身心底子。
“匠心·报本”品格教育在学生家庭与校园的日常生活中推展,对于涵养学生心正意诚的优秀品格,拓宽学生心胸格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决定着一个民族能否在文明竞争中行稳致远。(关志刚/文 平湖技师学院/供图)
来源:浙江省平湖技师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