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最新活动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黄河水暖江南月:在青海梨都播种历史的星光
来源:     2025-4-11 15:41:00
 

一、支教缘起·江南雨丝遇见高原长风

十八岁那年的雨季,我蜷缩在外婆家的藤椅上,电视屏幕里正播放着支教教师梁俊老师与石门乡的孩子们合唱的《苔》。贵州山间的青苔在镜头里舒展,扎着红头绳的女孩攥紧话筒,歌声像穿透乌云的晨曦,清新而明亮:“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苔》,发出了祖国西部大山深处的声音,他说“唱《苔》是因为要让孩子们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支教的种子在那时便已在我的内心悄然萌芽。

2023年深秋,碧空如洗,金桂飘香,我接过了“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旗帜,即将奔赴祖国大地,在青海贵德的广阔土地上播种希望。

2024年8月,我拖着行李从江海明珠南通出发,穿越约两千公里山河,抵达了青海贵德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当我来到贵德,满眼皆是大山、大河、草原、高坡,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同,一切却也早已烙印在我的心中。走在公路上,当我看到“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路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的责任与担当。

八月的贵德没有江南的黏腻暑气,高原上的风呼呼的吹,即使是夏日,也没有一丝燥热,满是清凉。我伸手企图触碰高原的风,指尖划过虚无,忽然听见我的胸腔里传来破土的悸动。

贵德,我们终于见面了。

二、教学札记——当长江水漫过拉脊山

作为一名来自南方的支教老师,我曾在无数个夜晚想象过这里的样子:火红的丹霞土迸发着怎样的热情?孩子们的眼睛是否像雪山下的湖泊一样清澈?而当我真正站上七年级历史的讲台,答案随着粉笔灰簌簌落下——这里的故事,远比想象更动人。

秋风拂过枝丫,绿叶与黄叶交相辉映,沙沙作响。2024年9月,我正式走上了讲台,在开学第一课上,四五十双从未接触过“历史”这门学科的眼睛仿佛是等待破晓的星辰,我以“历史奇遇记”为线索,带同学们大致领略了历史学科的旖旎风光。

我从我的姓氏“何”这个汉字的演变讲起,从“何”字甲骨文到金文的演变,孩子们跟着我穿越了三千年的漫漫时光。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歷史”二字,从汉字的角度向孩子们解释了什么是“历”、什么是“史”、什么是“历史”;在此基础上,我们像考古队员般展开“历史探险”,探寻历史所包含的灿烂文明:从居延汉简到敦煌文书,从紫禁城飞檐到布达拉宫金顶,当课件播放到敦煌莫高窟飞天与贵德丹霞地貌的对照图时,教室里响起藏语“哦呀”的惊叹。

学习历史能够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家国情怀,担负时代重任。在我不断地引导下,渐渐地,不少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有孩子会对我说“老师,我放假回家的路上听的都是历史小故事”,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总是充盈着喜悦,我知道,那些沉睡在史书里的文明基因,正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苏醒。学史能够明志,希望孩子们能够以历史为基,更好地走向未来。

后来的课上,我讲到了张骞通西域,而当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遇上冬虫夏草的采挖地图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老师,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真的见过青海的牦牛吗?”这样的问题的答案自是不易考证,于是我也常常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对于历史的见解、讲述他们所熟知的历史故事。

“唐蕃古道长又长,汉藏情谊比江长……”这便是在讲授“文成公主入藏”这部分内容时,我的学生分享给我的。古老的词句像雪山融水漫过教室,瞬间激起千层浪——

“老师!聂赤赞布的故事比松赞干布更早呢!”

“我们的传说里,吐蕃第一位赞普是从彩虹上走下来的!”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口耳相传的藏族史诗,我站在讲台旁,看历史长河在他们眼中泛起粼粼波光,我说,“我们汉藏两族自古就是一家人!”

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这是翻转课堂的落实,也是在不断的分享、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能力。所谓的翻转课堂,不过是让知识的溪流回归最初奔涌的模样。在县寄校的校舍里,历史从未沉睡。

三、生命互照——你是我掌心绽放的雪莲

1.第十一分的可能

2023年9月,南通大学的银杏叶簌簌落成了金色的地毯,一个叫斗改吉的青海姑娘带着高原红走进校园。而此刻,我正望着手中花名册上的另一个“斗改吉”出神。当2023年南通大学录取名单上的“斗改吉”成为社会热点新闻时,我未曾想到一年后会在贵德县寄校的花名册上遇见同样的名字。这个总爱把脸藏在课本后的女孩,第一次历史默写只得了10分。

在办公室里,我对她说:“你知道吗?就在你正在读的这所初中里,曾有个和你同名的姐姐,从这间教室走到了南通,考取了南通大学。”她攥着校服的袖口,眼中噙着泪水,哽咽着说:“老师,我读完初中就得回家了。”我无法忘记那天我所承受的震撼,为了劝导她我告诉她,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读完初中就不读的人,他们有的成了大老板,比我还要厉害很多,她破涕为笑说,“老师,下一次默写我一定能默到20分!”

粉笔灰纷纷扬扬落满讲台的季节里,那个蜷缩在校服里的身影开始挺直脊背。如今的默写本上,斗改吉已经能够稳定地默出及格的分数,这自是离不开她的勤奋和努力。

后来,在期末的时候,我给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在写给她的贺卡上,我写到:“你可以活成任何你想成为的模样。”其实我知道,这些话就像落在雪地里的羽毛,轻飘飘的没什么重量。但至少在今年冬天,她拆礼物时笑得比刚开学那会儿明亮了些。

2.另一朵倔强的小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的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不是很清楚,有时会出现不会写、不会读的现象。卓玛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注意到卓玛,是她来到我的办公室背书给我听。我随机抽查了几个难写的字,看着她写字,她的字迹其实很工整,但“汉武帝”的“武”字总多一撇,“河姆渡”的“河”字先写了“可”才补上三点水,这个两颊顶着高原红的女孩,俨然像是在汉字森林里迷了路。

“老师,这个字念什么?”有时,她会指着课文里的生字来问我。我发现她的课本空白处挤满了拼音注释,有些字甚至夹杂着拼音和藏语的注音。我们开始了课后的小约定。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后,她会抱着历史书来找我,在办公室等待她的时间,变成了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我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她汉语拼音就像是文字的标签,告诉她“永字八法”就像建房子的地基。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照见练习本上越来越规范的笔顺。我送给了她一本字典和一本练习笔画的字帖,在课后的空闲时间,我也常常见到她对照着字典、练字帖默默地练习着。

“老师,我要怎么学才能成为历史学霸?”有一天中午,她突然塞给我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我教她预习与复习,教她用彩色便签标记重点,教她把时间轴画成树枝,让历史事件变成枝头的果实。

这个细心的姑娘,会在下课后帮我拂去衣袖上的粉笔灰尘;当她发现我的课本封面破了,她翻出自己不曾使用过的书皮送给我,为我的课本穿上新衣;有次上课我借了前排同学的笔,下课后她就送来了一只黑笔,她说:“老师,您收下把,这样我们俩就能用同样的笔了”。这只黑笔我一直珍藏着。

最让我鼻酸的是那个阳光不算热烈的午后。她磨蹭着把我拉到门外:“老师,你走了之后......”话没说完,眼泪就吧嗒吧嗒砸了下来。我俯下身替她擦去眼泪:“等你来江苏读大学,我一定去接你好不好?”她抽着鼻子用力点头,眼角还闪烁着泪痕,但嘴角却上扬着笑了。

现在她终于能够独自顺利地读完一整篇历史课文,她总说很感谢我,她并不知道的是,当我举起她,她也在举起我。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不同生命轨迹的彼此照亮。她说:“老师,以后我也要当历史老师,把贵德的故事、历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远处丹霞山赤红如血,我知道有些种子已经发芽。这么多天的支教,不是我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场双向的文明对话,最终都将化作孩子们心中生生不息的希望之火,成为照亮彼此生命原野的星辰。

3.雪莲盛开时

如今,在半年的支教过程中,我已与孩子们度过了许多个节日,比如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等,孩子们也会在这样的特殊日子里送来她们最真诚的祝福,也许是亲自绘画制作的贺卡、也许是亲手制作的玫瑰花束、也许是汉藏双语版的节日快乐,总之,这一切都蕴含着孩子们满满的爱,总有一些瞬间支撑我扛过了风沙、大雨以及凛冽的寒冬。

四、此身如露·却凝作高原永恒的星光

支教的真谛,或许就是让教育回归它最本真的模样,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见证知识与土地相拥,等待某个未来,这些少年会带着历史赋予的根系与翅膀,走向更辽阔的世界。贵德的风还在继续书写故事,而我的行囊里,已装满足以温暖一生的光。

教育永远不会褪色,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历史,当柔桑卓玛们走向更辽阔的世界时,请相信,每一粒越过关山的种子,都会在另一片土地绽放满天星斗。我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纵春光,只愿兰蕙结芳质,不悔此生付秋风。支教,是心灵对生命的厚重允诺,“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只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山川和海洋。

特别鸣谢,如此可爱的你们。

作者:何心钰 单位: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