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 在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数学作为“拦路虎”科目,成为许多考生上岸的关键突破口。顶程考研数学学科名师毕晓云,凭借“精准教学+数理思维培养”的独特模式,3年累计服务学员超1500人,教学满意度高达99%,帮助大批学子考入东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记者翁超走进顶程教育南京校区,对话这位被学生称为“解题魔法师”的资深教师。
记者:您曾任职高校、K12机构,最终选择深耕考研赛道,这背后有何考量?
毕晓云:无论是高校教学还是K12教育,本质都是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考研数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选拔性考试,又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突破思维瓶颈。我享受这种“精准攻坚”的过程——用系统方法拆解复杂问题,让学生从“害怕数学”变成“掌控数学”。
记者:您主导的教研体系强调“精准教学”,能否举例说明?
毕晓云:比如去年一位二战考生,一刷真题仅得65分。我们通过“三步筛查法”定位到他的核心弱项是概率统计的建模思维缺失,而非单纯的计算错误。针对性强化30小时后,他最终数三考了128分,成功上岸华中科技大学。这种“把劲使在刀刃上”的策略,是我们团队教研的核心逻辑。
记者:您带领南京团队取得校区通关测第一的成绩,秘诀是什么?
毕晓云:关键在于教研与服务的深度结合。我们为每个班级配备“主讲+答疑+督学”三重保障,例如在极限、微分方程等重难点模块,除常规课程外还会提供“手写解题思维导图”“易错点动态题库”。最近三年,学员同一知识点的二次错误率下降了47%。
记者: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基础,如何实现因材施教?
毕晓云:我们建立了“分层动态教学模型”。比如针对零基础学员,会用“生活案例代入法”讲解微积分概念;对冲刺高分的学生,则强化《合工大超越卷》等难题的命题规律拆解。今年南京校区的数一平均分较行业均值高出21分,证明这套方法论是有效的。
记者:作为南京区域数学组组长,下一步有何规划? 毕晓云:我们正研发“AI错因诊断系统”,通过算法分析学生答题轨迹,更精准识别思维盲区。同时计划推出《高频命题陷阱30讲》免费公开课,预计9月在顶程官网及合作平台上线,让更多考生受益。
记者:对2025考研学子有何建议?
毕晓云:切忌盲目刷题!先吃透近10年真题的命题逻辑,再通过模拟卷拓展思维宽度。记住,数学不是“苦学”而是“巧学”,建立知识网络比追求偏题更重要。
采访结束时,毕晓云刚结束一场6小时的集训课。教室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痕迹,走廊里学生排队提问的身影,印证着这位教师“化繁为简,精准破局”的教育理念。正如她所说:“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底层能力——这种能力,终将照亮他们超越考研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