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张晓娟
线性代数教师团队针对传统工科线性代数“知识体系固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痛点,以打造“金课”为目标,创新“五三三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改革,为工科基础课改革提供样本。
一、锚定三大痛点,明确改革方向
打破教材局限,以不同专业需求为导向,实现“按需定制”。摒弃“填鸭式”教学,通过问题链、工程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打通线上线下壁垒,构建“知识传授—方法引导—思想渗透”闭环。 挖掘工程应用场景,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解答学生“学了没用”的困惑,激发学习动力。
二、创新“五三三二”模式,构建教学新生态
按照知识、方法、思想、能力、素质递进理念,形成层层递进的能力培养链条,从基础知识点讲解逐步提升至科学素养培育实现了教学设计的“五阶递进”转变。以指尖上的微思政为抓手,形成课程思政灵魂贯穿;以工科禀赋打造为抓手,形成工科基因贯穿;以数学文化史料为抓手,形成线代思想贯穿,实现了教学设计的“三线贯穿”转变。课前发布学习资料,跟踪分析发现问题;课中对症下药,实时调整讲授内容,讲解疑点难点;课后实时了解学习效果,安排答疑解惑,实现了教学设计的“三域融合”转变。线下主抓课程脉络,推进体系化教学;线上利用云平台,讲解碎片知识,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双轮驱动”转变。
三、创新教学法,推动“水课”变“金课”
知识体系维度以“五阶递进”为理念,思想脉络维度以“三线贯穿”为引领,时空抓手维度以“三域融合”为目标,虚实兼容维度以“双轮驱动”为主导,全方位、全时域、线上线下一体,改进教学方法。向上依理性讲析为什么学,向下依实践讲析有什么用,向前依发展讲析前沿,向后依求索讲析渊源,向左向右依联系讲析左邻右舍,六个方位协同发力,提升教学品质。按照“懂”“疑”两条主线,把懂的程度作为水平标尺,把疑的能力作为层次标尺,按照两坐标四象限的进阶路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只教知识只划句号的“土课堂”和只有问号不懂知识的“木课堂”提升为既划句号又划问好的“金课堂”,杜绝既无知识又无问号的“水课堂”。
四、改革成效显著,形成特色样板
聚焦重构知识体系和融入工科元素,打造知识体系应用特质。聚焦学生中心,变教知识为教方法、教内容为教思想、教传承为教创新。聚焦亲和力、吸引力,打造课程“华水品牌”,
“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课程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紧跟行业与教育前沿,重点优化 “五三三二” 模式的线上资源,探索 AI 赋能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同时加强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打通 “线性代数 — 专业应用” 衔接通道,让这门基础课成为工科人才成长的 “垫脚石”,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持续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