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赛场快报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竖中指来到全运会赛场 助威团想气势上压倒对手
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2009-1-6 16:38:00
 

  这个“项目”

  不满吉林助威观众“犯规”质疑,黑龙江速滑运动员宋兴宇侮辱动作犯众怒

  1月1日~1月4日在沈阳进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速度滑冰赛场上,吉林和黑龙江的助威团成了比赛场外的一道风景。可是在4日晚的男子全能比赛中出现了极其不和谐的一幕,来自黑龙江的男子运动员宋兴宇竟然向吉林助威团竖起了中指。 

    赛后,吉林助威团的成员要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给说法,要求严惩宋兴宇。昨天,获得季军的当事人宋兴宇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了辩解,但同时也为自己的不理智行为表示歉意。

  助威团的暗战

  都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手

  全运会的冬季项目,实际上除解放军队外,就是黑吉之争。这一次地点选在条件并不突出的沈阳,也一次折中选择。为了各自省份的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两省都带来了助威团。吉林的助威团由20人组成,而黑龙江的助威团达到了百人。吉林助威团负责人大志介绍,第一天吉林助威团只带了助威棒和唢呐,而黑龙江的助威团是借助锣鼓以及现场音响。当时吉林助威团的助威棒和唢呐虽然在气势上不如对手,可是声音也特别突出。第二天,吉林助威团得到了沈阳球迷协会的帮助,也带了大鼓。“第二天的赛场上,我们的气势压倒了对手,黑龙江助威团向赛事组委会提议,不让赛场敲打锣鼓。”长春球迷老陈说。

  观众质疑其犯规

  宋兴宇不满 两竖中指

  除了“加油”的喊声外,“感谢龙江、保卫吉林、公平竞赛、为国争光”是吉林助威团的口号。但是助威团肯定是各为其主的,在宋兴宇的一万米滑行中,当他滑行到吉林助威团看台下时,压线了。而规则规定,这是犯规动作。吉林助威团的成员就开始喊“犯规”,没想到宋兴宇再次滑行到吉林助威团看台下时,竟然竖起了中指。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宋兴宇的中指又在比赛后,第二次竖起了。此时的吉林球迷助威团不干了,除回应竖中指动作,同时还高喊“严惩宋兴宇”。当宋兴宇退场后,吉林助威团的成员来到赛会主席台下讨说法。据大志介绍说:“我们自己的过激行为表示道歉,但他的行为确实让我们接受不了,他也得道歉。”

  4日21时30分,吉林助威团成员回到长春。不少人还余怒未消:“这么多年,大大小小比赛看多了,可是却没有这样的!”助威团成员仍愤愤不平。

  宋兴宇这个不雅动作引发众怒

  东方IC供图

  小典故

  “竖中指”源自英法战争

  “竖中指”最早出现在英法百年战争的末期,英国弓箭手让法军损失惨重,法军发誓在击败英军后,将英军弓箭手拉弓的中指斩断。但结果出人意料,法军惨遭失利,英军弓箭手保住了自己的中指。在法军撤退时,英军弓箭手纷纷伸出右手中指,炫耀他们依然存在的中指。随后,这一侮辱性的手势迅速在西方国家“走红”。和平时期,竞技场上的针锋相对逐渐取代了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竖中指”也从战场来到了竞技场。

  当事人道歉

  “观众骂我父母才竖的中指”

  事件过去一天之后,宋兴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首先为自己不理智的行为作出了道歉。随后他也解释了当时为何不够冷静,他表示:“因为观众一直在骂我的父母,当时我很气愤,所以才会向他们(观众)竖起中指。”

  官方说法

  进行调查 严肃处理

  事情发生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表示:“我确实没有看到队员做出这样的动作,接下来,我们也会进行调查,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我们会严肃处理。”

  快报

  全运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

  “金童玉女”爆冷丢冠

  “金童玉女”李妮娜和韩晓鹏昨日双双丢冠。在昨日结束的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解放军队选手赵姗姗获得冠军,辽宁选手、冬奥会亚军李妮娜获得亚军,第三名由代表黑龙江队参赛的郭心心获得。男子组比赛中,辽宁队的李科夺得冠军,韩晓鹏获得银牌,辽宁队的贾宗洋获得铜牌。另外,1月4日晚全运会速滑项目在沈阳结束,我省选手孙龙将逆转夺金,为我省拿到第十一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