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师生情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师视野,课程资源建设的瓶颈
来源:     作者:华玉根     2006-3-28 14:20:00
 

    【内容提要】因为教师视野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分析其现状及根源,提出“宏观引导,横向拓展,纵向推进,定势转换”的观点,着力解决教师视野的瓶颈问题。

        如果把理想的课程比作美酒,那一线的课程实施就是用瓶子装酒。新瓶也好,旧瓶也罢,若受到瓶颈的限制,再好的美酒都毫无意义。践行课程资源建设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就科学教育论,其第一要素为教师”。课程资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所以我们不得不关注在课程资源建设中起着“瓶颈”作用的教师视野。

    一、教师视野的特殊地位

 1、教师的视野决定了课程资源建设的范围

    课本教参为本位的视野,使得校外课程资源,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知识分数为本位的视野,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被视而不见。为了课本教学服务,为了教学服务,这样的视野陷入了学科本位,不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不能体现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必然导致课程资源建设的范围就局限在出版物、局限于文字材料、局限于教师载体、局限于语文知识等。

2、教师的视野决定了课程资源建设的方向

   “为了把语文课上得更好更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教师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的真正目的。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其视野就已经相当开阔了。可是,从语文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和语文课程本身的功能扩大后的目标要求来看,仅仅是“语文”和“语文能力”这样的视野,是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和走向的。

3、教师的视野决定了课程资源建设的力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学校语文课程的主要研制者、编写者和评价者。语文教师所提供的学校的语文课程,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乡土语文。对这些乡土语文知识和经验的筛选、梳理和组织的力度,都取决于教师的视野。

二、教师视野的现状分析

1、教师课程建设权利意识淡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学校内在的课程建设和外在的行政指令剥夺了教师的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的权利。尽管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通过文字的形式赋予了教师一定的权利,但是这仍不能一下子改变“附庸”的教学视野,去享受建设课程资源的权利。

2、教师课程建设自主动力不足。作为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是认同和服从,而非批判和创新。课程计划,作为教学的“法律文件”,它规定的内容不允许随意更改,产生了单一的、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挫伤了教师课程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剥夺了教师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使教师的课程建设活动背离了教师本身的价值。

3、教师课程建设受“应试”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的旧体制和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旧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旧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仍抱残守缺,长此以往,养成唯上、唯书的视野。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高考这个教学的指挥棒,必然成为教师视野的焦点。

4、教师课程建设受社会的冲击。隐藏在教育领域的经济因素被激活并被加以利用,教育的经济主义倾向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也湮没了教师开发课程能力的热情。“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师的命运。金钱主义,最易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395页)

三、教师视野的问题解决

1、宏观引导视野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八大学习领域和科目的调整、模块教学的设置,迫切需要我们教师开拓视野,充分开展课程资源的建设。

课程建设不是“富贵工程”。各地区、各学校的经济水平有差异,但这并不能成为限制课程建设发展的因素。从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感受大自然,体现生活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看,阿宝的陕北民歌和芭蕾舞剧,在教育教育价值上是同质的。

课程理论研究的单位,应以讲座或文本的形式,对学校已有的或有待建设的资源进行盘点,使教师了解“我们拥有哪些课程资源”,“我们还需要建设哪些课程资源”。课程建设的主管部门,需要加强课程三级培训,使得教师的理论修养和课程意识有不断的提升,组织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公开研讨,甚至还可以提供外国课程资源建设的信息,使得教师在比较中拥有开阔的教育视野。

2、拓展横向视野

(1)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每一个个体也是课程的建构者,他们自身已经带有了不同的课程资源,大多是素材性资源,如学生的人格品质、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甚至错误。关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就不会把教科书作为教师唯一的视野,备课活动中自然会去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关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就不会把学生看作对教师教的配合,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会去珍视学生的信息。学生的问题与困惑作为课程资源进入教师的视野,教学由控制课堂的预设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建设发展的过程。

(2)关注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学生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文化教育和社区文化教育,学生的修养和品质以及习惯缘自于他在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熏陶。这样的熏陶,加强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陶行知先生在《新的大众教育运动》如是说:“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既然真正的教育来源于人们生活间的接触,任何有人居住或聚集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所大众学校。于是,我们的学校是在庭院、走廊、街道、商店、庙宇、兵营中举办的。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

(3)关注社会信息、公众网络信息。因为这些不但能从价值观、审美观、文化择别取向、言语方式对语文课程目标和学科能力产生意义,而且通常极自然、自发、随机地转化为课程目标。文化传媒以文本、影音、超文本等形态为语文课程资源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资源。

3、推进纵向视野

(1)重新审视自我。所谓教师,是吐丝到死的“春蚕”,辛勤浇灌的“园丁”,燃烧自己的“蜡烛”。以这样的视野去建设课程资源,必然伴随着牺牲和毁灭。学生,不是我们教师的试验品。作为教师,走上三尺讲台,就要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负责;搞课程改革,就要对那一个个充满希望的生命负责。课堂失败了,还有45分钟;课改失败了,还有新课题,而学生失败了,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挫折,就是一个家庭一辈子的失落。只有带着这样的使命感,我们的课程建设才会谨慎,才会努力把握课程的实质,才能将课程资源建设向纵身推进。

(2)专题化走向深刻性。教材的专题化;知识点专题化;课堂的专题化;活动的专题化“研究性学习”“拓展性学习”。高中苏教版教材的编写体例就是以模块专题为单元组织课文,这样编写的指导思想就是设想让高中学生以专题的形式去研究这一类的话题,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当前的技术手段,关注热点,与时代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和学生一起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走向深刻。比如搭建语文研究性的学习平台:利用校园广播,展示青春的风采;通过热点辩论,探究事物的真谛;组织例行演讲,锻炼学生的口才;建立兴趣小组,研究自己的领域等。

4、转换定势视野

(1)课程资源建设的成本投入应重在教师。在很多学校,所谓的课程资源就是条件性资源。有的学校完全不计课程成本,不是把学校真正“星级”,而是要把学校建成“星级”宾馆、贵族的超豪华场所。其实作为学校,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后,真正决定办学水平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兼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双重身份的教师。特级教师魏书生从三流学校二流班级走向了全国,陶行知从农村师范走出来“爱满天下”,而苏霍姆林斯基是从普通小学走向世界的:他们早在“课程资源”概念提出前就已经展开了课程资源的实践和研究。课程资源的建设结果,缘自于他们那开阔的与众不同的视野。

(2)课程资源建设中“用教材”怎么教。“课文太简单,我几分钟就可以讲完。”这样的视野的教师,就可以主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去补充和丰富教材内容,和同学们一起建设课程;“课文那么多,我们总在赶进度,还是来不及。”这样的视野的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安排内容,可以去选择,去整合。融入课程资源的意识、观念和策略,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康发展服务。

仅以此对课程资源建设中的教师视野问题作一探讨,管窥之见,仅作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课程的实施者,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建设。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