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热点人才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人才是艺术繁荣的根本保证
来源:中国文化报网     2009-7-6 11:13:00
 
   30年文化艺术的改革建设,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的,并且由政治体制的改革作保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而工作的起步却是从否定“文革”,拨乱反正,落实人的政策开始的。从中央到地方“宜粗不宜细”地解放在“文革”中被摧残的各类干部、各类人才包括文艺人才。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为拨乱反正确立了准绳,使新时期总路线的贯彻迅速走上轨道。而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则给文艺工作指出了方向。江泽民同志关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论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更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的光荣任务和伟大使命。这些决不是单纯的工作项目,都是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关的,保证了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

    30年的艺术工作,是顺着这个脉络发展下来的,其中对于老一代的艺术人才的落实政策和保护,具有保护源头的意义。如果不是及时地把老一代艺术家解放出来,艺术的继往开来就无从谈起。如果不是“宜粗不宜细”地落实政策,而是耗时耗力地把一切细微末节都弄清楚再工作,就与百废待举的形势不适应,文化艺术的改革建设就很难迅速起步。而迅速地把老一代艺术家解放出来,我国的文艺工作便及时地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保护好老一代艺术家,就能培养出新一代中青年人才。邓小平说:“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发现和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方面负有重要责任。”更可贵的是,保护老一代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贯穿了30年。30年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且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确定传承人,也是一种保护。

    邓小平理论告诉我们,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对于艺术工作来说,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艺术生产力,把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调动起来,投入艺术生产中去。江泽民同志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也是重在建设,这就是解放、发展艺术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生产力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艺术生产力中艺术人才是最宝贵的部分。十年浩劫,文艺界受害最深重。原来的中年艺术家成了老年,原来的老艺术家更老了,更少了。他们被解放以后,热情满怀,忘我工作,力争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然而,他们毕竟精力下降,冲锋陷阵不能派他们了,他们能坐镇出主意,重大任务牵头、把关,带好中青年人才,就功莫大焉。而冲锋在前、奋力拼搏,主要靠中青年人才满负荷地工作、创造。文化部的文华奖,从1991年创立至今,获奖者绝大多数是当时的中年人。

    在艺术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常常犯愁“人往哪里去”?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尤其不能把剧团当成“肿”来“消”。“消肿”的说法,很容易伤害文艺工作者的感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人才的重新组合和分流。不仅有一个“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还有一个“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为了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在人事管理制度上要有人才流动、竞争的观念和办法。人才的流动、竞争,不但避免不了,而且必须正视。流动、交流是竞争性所决定的,因此要顺其自然。在人才问题上要尊重两个规律,即人才规律和市场规律。我们的政策在于怎样吸引人才,保护人才,光有行政命令、限制、禁止、堵截,都是不行的,这已被30年的实践证明了。新世纪文艺面向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要新、要尖。人才不新、不尖,作品很难精。我们更应该捉摸“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邓小平就像强调培养和造就党政领导干部和科技人才的战略意义一样,强调指出:“必须十分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他指出,青年文艺工作者是事业的未来,应当热情帮助他们,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在思想上、艺术上不断进步。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办好各类艺术品种各个层次的艺术学校、研究生培养机构。只要源源不断地有人才涌现,艺术事业就永远年轻,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和后劲。

    表演艺术人才要一茬一茬地培养。表演艺术的成长成名有个小周期,也有个大周期。小周期是指10年要有一批青年尖子,就是从艺术中专学校毕业到剧团的两三年,或者大学毕业。如果这10来年没有一批青年尖子,就有了危机。因此,要十分重视艺术中专教育,这是个不能缺的基础、环节。缺了艺术中专这个层次,艺术大专就没有雄厚的基础。大周期是指20年必须有一批成熟的代表性的演员。从好多剧种的代表性演员成长周期看,大致是20年成熟一批。现在60多岁的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青年演员。现在全国正在台上唱红的演员,都是20多年前的各个剧种的“小百花”。如果20年既没有成熟的演员,又没有青年尖子,就会出现人才断代的危机,到那时抢救也难了。

    在企业的改革中,有个兼并或组建大公司的办法。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改革,能不能也搞兼并呢?文化部过去管的十几所院校,改革中实行归口管理和属地管理,分别划归教育部、北京、上海、浙江、天津,一个也没有兼并。正是由于尊重了艺术教育的规律,艺术院校才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人才,中直院团才能不断有新的面孔出现,经过30年,得到了彻底的更新。试看文化部直属院团的演员、演奏员,有几个不是从艺术院校出来的尖子?

    办艺术教育,要尊重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和艺术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就要在招生、教材、教学、实践等方面规划、规范,严格教学制度、进度。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全社会培养人才,它的学生要提供给艺术院团,提供给社会,不能“自产自销”。现在有些地方的艺术学校把毕业生自己留下来办演出团,而艺术院团却用不上,离开了艺术教育的目的。这种做法和在学校办实习团不同,实习团是在校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的园地,旨在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造能力,而自办演出团则往往是一种利益的追求。截流毕业生办的演出团,一旦年龄大了,或在舞台上不适应了,艺术院团也不会再要,将是学校的一个大包袱。

    尊重艺术规律是说,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艺术是以个性特点存在的。一些划归教育部门管理的艺术院校,往往认为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不合要求,嫌教师太多,又嫌学生的活动太多,不能坐下来教学。这是对艺术教育的特点不甚理解所致。艺术注重单个教学,不是上大课能培养出优秀演员、演奏员、画家的。

    培养青年人才,特别是戏曲、舞蹈、武功演员,要成批成块。“小百花”现象是30年中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率先问世,全国各地也办起了一批青年演出团,山西当时就有10个。蒲剧青年团是第一个,任跟心、郭泽民一起名列第一届梅花奖的10个戏曲演员中,以后任跟心又获得“二度梅”的荣誉和文华表演奖。有人问:山西的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奖演员为什么多?就是由于山西省办的艺术中专学校多、青年剧团多。

    艺术教育本身也有个底座,就是普通中小学的美育教育和社会的少儿艺术活动。中小学现在不仅有美术课、音乐课,而且京剧也进了课堂,这对学生从小的艺术熏陶,是功德无量的。这并不是要中小学生都去考艺术学校,而是在潜移默化的美育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涵养。中国剧协的梅花奖系列增设了“红梅奖”“小梅花奖”,使得戏曲艺术的底座更宽了也更厚实了。山西临汾蒲剧院把获得“小梅花奖”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小梅花蒲剧团”,过几年就是又一个蒲剧青年团。

    艺术人才的培养,只注意演员是不够的,编剧、导演、音乐、舞台美术诸方面缺一不可。而要培养出这些高水平的创作人才,更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和理论人才,这就必须抓住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责无旁贷。我初到艺术研究院的时候,按规定,研究院只有5个博士生点和6个硕士生点,每年的招生任务满了只能是11个,毕业后可以留院补充缺额,但不能再从院外接收。有一年离退休人员18人,而招进的研究生只有6人。幸好孙家正同志要求中国艺术研究院办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研究基地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抓住了要害。经过艺术研究院这几年开创性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在校生400余名的局面。

    回顾30年,可以毫不含糊地肯定:人才是艺术繁荣的根本保证。看奥运会开幕式,看奥运会期间如火如荼的艺术表演,更加证明此言不差。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艺术改革的成就!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