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名校视角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两会专访:名校本地化不合理 就业关键还是看学生选择
来源:     2008-3-4 9:35:00
 
作为公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确保高招的公正公平一直悬而未决。而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前景的一再衰落,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名校本地化不合理
 
对于自主招生,张济顺委员表示,试点时可能招收本地的和临近省份的多一点,也许是出于操作上的方便和经济上的考虑。而且既然是试点,就不可能全面铺开,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都是全国性的。但是按现在的布局来说,还不算失衡,结构性问题还不太突出,大体上是合理的,适当地有一些地区性倾斜,在全局上看也基本合理。
 
当然,再适当地考虑对西部教育不发达或者次发达地区有些政策导向,作为教育部或者国家行政部门的一种宏观调控,张济顺认为还是可以的。如华东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名额,大部分投到西部省份,去年上海只有50个名额,今年同样也只有50个。
 
要保证招生的公正公平,张济顺委员表示,生源分布合理很重要。而从教育部来说,招生指标对各个省市有一个统筹,应该作一些政策性的调控,但不应该一刀切。
 
对于高校招生本地化的现象,韦苇委员认为,现在的名校都在大都市,城市学生就占了很大便宜。在没有取代高考的更好的方法之前,就应该以分数高低录取,不论学生来源,只要达到了高等院校的标准,就不应该有地域和招生指标的限制。而且,既然想让一些名校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就应该让它们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招生,而不应该有地区的限制。所以,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打破地域的观念非常重要。
 
郑兰荪委员表示,学校在哪里招生名额就倾向哪里的现象是不合理的。对于国家投资办学的重点大学,高考名额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分配,中央政府应用好这项权力,以保证这部分高校招生的公平性。他举例,政协委员朱永新提出将大学分类,分为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市立大学,再把其他大部分院校转为民办高校的办法虽然比较激进,但也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高等教育改革思路。
 
而在王玉凤委员看来,在保障高考公正公平方面,自主招生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在招生时要面对各种关系,在审核和考试时把关不严就容易出现“走后门”的情况;二是出现自主招生以后,在一些中学,学生和学校都出现了造假和夸大的情况,如几个学校搞一个比赛,在级别上往往扣上某某升级比赛的大帽子。因此,对于两者,都要加强监督管理,避免造假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损害考生的利益。
 
而对于招生的本地化问题,王玉凤委员表示,教育部应该主要针对全国性的大学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考虑到大学分布的地域性差异,还应该向西部倾斜。西部本身就缺人才,多为西部培养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去的可能性最大,才能有效解决当地的人才问题。
 
就业关键还是看学生选择
 
对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张济顺委员表示并没有媒体说的那么严重,如果一所大学有80%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已经是一个良性的状态。但是,社会现在把文凭的价值看得过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的观念,应该说目前人们夸大了文凭的作用、价值。另外,现在的硕士生过多,发展下去博士生是否也会过多呢?因此要改善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结构。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并不是一个数量问题。
 
张济顺委员认为,大学生有业不就也是一个问题,但现在的大学生求职也在趋于理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在这里必须服从市场的规律,就业市场也是如此。以后大学生肯定会更加理性、成熟。比如,现在这么多人喜欢到中学特别是高中求职,甚至是一些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能找到一份重点高中的工作,都兴奋不已。这就是市场的作用。市场告诉学生,第一,这个职业收入不低;第二,这个职业很稳定,大学生慢慢就学会如何面对就业市场,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
 
张济顺委员表示,随着就业市场日趋成熟,大学生从一进校,大学就应该为同学的职业生涯作一点考虑、引导,不至于到四年级了,才匆匆忙忙地搞就业指导工作,帮学生搜集信息。许多国外大学的就业指导,从进校起就开始了。他们不断地向学生发布消息,为学生提供咨询,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分析他们的特点、性格以及对他们学业和能力的把握,指导非常有针对性。
 
王玉凤委员认为,就业难其实是在大城市的一些好岗位上体现出来的,越是好岗位,竞争越激烈。当然,中国的国情和就业岗位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学校还是应该多引导,毕业生也应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比如,她在新疆伊犁时,当地官员就表示人才很缺,希望外界能多宣传,为其招揽人才。王玉凤委员说,伊犁作为塞上江南,各种条件都很好,只是很多学生没有去看过,其实很值得去工作。
 
韦苇委员认为,面对毕业市场供求现状,大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定位改变一下,不能用一二十年前的定位,要正确地看待自己。2007年下半年,韦苇在民办院校兼职,该院校的高职、自考生就业率能到97%、98%。她说,他们的就业观念是:只要能够谋生,“有活干”就算就业,他们的“起点”很低。同时学校的专业设置也以应用性为主,专业设置瞄准市场。而一般的公办院校,以理论见长,学生的基础好,后劲大,但预期就业的起点过高。其实现在应该是先谋生、就业,然后才能谋取自身的发展。因此,学生摆正自身的位置很重要。
 
郑兰荪则表示,包括他的研究生在毕业时也面临着就业压力,不仅仅是硕士生,博士生同样如此,有不少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特别是女生,还因此放弃了继续自己的博士学业。他认为如果健全了高校教师聘任制,对研究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基础学科优秀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会起到缓解作用。
 
郑兰荪委员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讲,就业压力的增大还有很多原因,比如扩招后学生增多、学生更倾向于在东部发达地区就业等等。
 
郑兰荪委员进一步提出,目前政府和高校鼓励毕业生下基层就业,动机是好的,但是起的作用并不突出。对于基层的工作岗位来讲,收入相对偏低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没有更多的动力是很自然的事,如果国家制定出优惠政策对基层工作岗位进行补贴,切实提高基层工作岗位的收入,就能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郑兰荪委员对师范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制度有不同看法,一方面对于中西部教师力量的充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也认为,国家与其投资给学生让其免费读师范类专业,不如把钱直接补贴给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岗位,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师范类毕业生到落后地区就业。对于保障国家对基层岗位,特别是落后地区中小学教师补贴的执行问题,他曾经提出过以开办“教育银行”的方式替代层层拨款的惯例,国家投资到“教育银行”,获得补贴的地区和学校直接从“教育银行”提取资金。他最近有一个新想法,给接受补贴的地区和学校发放“教育券”,持券可到国有银行提取资金。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证国家补贴完全落实到基层工作岗位上,让基层工作岗位的收入得到确实的提高。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