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名校视角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瞄准教育公平 名校集团化咋破解择校瓶颈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8-12-2 10:37:00
 

西湖区的年轻教师在参加优秀课评选

  每逢招生季节,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想方设法要把孩子送进名校?家长花那么大的代价为孩子择校究竟值不值?择校,不仅成了家长的心头之痛,也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难题。

  怎样才能减轻这种“择校之痛”?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局长吴吉春说,应该在普及的、全民的基础教育大背景下,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最大化和平民化。

  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之路,正是杭州市西湖区在1999年针对当时社会上愈演愈烈的“择校风”进行的一次大胆创新。10年的探索实践给当地教育带来了什么?答案也许就在孩子们的笑脸中……

  发端:“择校热”引发“名校集团化”探索

  优质校缺乏催生“择校热”

  西湖区位于杭州市西南部,辖区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在城区,这里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也是杭州市的文教区和高新开发区,名校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的杭州十五中、杭州十三中、学军小学、求是小学、文三街小学、闻裕顺幼儿园等都享誉全市甚至全省。而与城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农村片的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缺乏,如双浦镇是西湖区纯农村地区,该区域学校的文化积淀、师资力量以及社会影响力都与城区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世纪之交,杭州市小学生入学正处于高峰期,城区热点学校生源剧增,入读十分困难,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西湖区同样如此,突出表现为城西孩子蜂拥到城中择名校。

  西湖区的城西是整个杭州市的商住区,随着房地产大片开发,能入住商住区的一般都是事业有成、学历较高、素养较好的家长,他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比一般老百姓更为强烈。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西湖区城西商住区已建成楼盘达20多个。在这里需要入学的适龄儿童有上千名,而当时商住区只有一所村小。家门口没有优质学校怎么办?择校!家长的目标只有一个——不管交多少钱,只要孩子能进名校就行。

  据时任求是小学校长黄建明回忆,2000年曾有一位家长找到他希望能让女儿入读,但这位家长的女儿因不符合条件而没有被校方接收,第二天,这位家长就捧了20万元到学校说,交这些钱行不行?

  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也曾经接待过这么一位家长:为使孩子能上学军小学,不是3天一个电话找校长,就是隔两天便往校长室跑。这位家长说:“我就认定学军小学了,生活费可以省,但孩子读书是大事,花钱不能省啊!你校长不答应,我就天天往你这里跑!”

  择校难啊!择校苦啊!虽然择校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大部分家长却表示,如果不花钱只能去读一般学校,当然选择交点钱去读好学校,只求名校开口说交多少“择校费”。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一些家长想办法买房子、迁户口,托关系、找路子。总之,“择校之痛”严重扭曲了家长的正常心理。

西湖区学军小学

  名校进驻开出“连锁店”

  根据杭州市有关规定,所有新建小区必须建配套学校,建成后交由教育主管部门管理。1999年,蒋村商住区第一所配套学校——竞舟小学正式建成。这所学校建筑风格别致,教育设施齐全,设计为24班规模,总投资近2000万元,可满足附近1000名小学生就学。

  如何让这所新校在较短的时间内“热”起来?这是西湖区教育决策者当时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按常规走,只要派一位校长,新招一些教师,取一个新校名即可“开张”;另一条就是创新,让城西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考虑到当时区域内已有一批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这些学校都有较好的师资、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校风,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当年9月,西湖区教育局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让求是小学去接办新建的竞舟小学。

  求是小学创办于1957年,是杭州市实验学校,也是浙江大学的附属学校,一直以来,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连锁办学后,求是小学通过实体输出文化、师资、管理等方式,以“名校带新校”的办学模式实行两校区办学。

  吴吉春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区块功能被进一步调整,享受这些优质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少,而这些优质学校的发展空间也变得更小。“名校带新校”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化发展契机,通过扶持新校,使新建学校能缩短它的成熟期,同时又能使老牌学校有新的发展空间。

  用质量回应家长质疑

  刚接办新校时,蒋村商住区老百姓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新学校的兴起必然要“稀释”老学校的资源,新学校的质量一定比不上老学校,新的教育集团管理模式超越了一般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等等。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西湖区教育局把压力转化成了不断探索的动力。

  2001年,也就是接办新学校两年之后,求是小学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由其接办的竞舟小学经历了由备受家长质疑到招生爆满的改变。现在,学区内的学生再也不外流了,老百姓心目中都认可了这所新学校。1999年,竞舟小学仅招生4个班196名新生。2000年,竞舟小学报名人数达到8个班,比前一年翻了一番,要求插班转学回来的学生成倍增加。2001年,竞舟小学招生达到24班的满编规模。同时,这两年间,两校师资得到了充分共享,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从2001年起,竞舟小学开始加速发展。无论是在数语外等基础学科教育上,还是在艺术教育等方面两校都实现了均衡发展。竞舟小学近年来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2004年在西湖区科技节上获得全区总分第一名;2005年参加全国“华杯赛”获杭州赛区4个一等奖;2006年参加全国未来工程师大赛获得一等奖。

  2001年6月,西湖区城西商住区的第二所配套学校——星洲小学建成。在总结“求是连锁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西湖区教育局再次决定,继续由求是小学接办这所新的配套学校。2001年9月,求是小学接办的星洲小学正式开学。2002年10月,西湖区正式成立中国首个公办教育集团——求是教育集团,下属浙大附小(原求是小学)、竞舟小学和星洲小学。此时,求是教育集团下属3所学校的教职工总数达到200余名,学生总数达到3300余名。如今,竞舟小学和星洲小学在名校的扶持下,已经有了自己的竞争力,开始向名校发展。

  蒋村商住区一位张姓家长说:“家门口就有好学校,我们再也不会舍近求远了。”一位插班生家长对记者说,原来担心这个学校教学质量不如真正的名校,后来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在这里学得挺好的,就把自己的孩子也转回来了,转回来后,孩子每天还能多睡半个小时。

  家长的感言一直在激励西湖区的“连锁办学”。在求是教育集团取得成功后,从2001年开始,西湖区加快了连锁办学的步伐,先后让区域内的杭州市文三街小学、杭州市西湖小学、杭州十三中、杭州十五中等名校实施连锁办学,并在连锁办学比较成熟的情况下相继成立教育集团。

  200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总结调研西湖区求是教育集团成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于当年9月在全市全面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调研求是教育集团时称,“名校集团化”办学是为老百姓提供了优质、平价的基础教育。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