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名师面对面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名师肖秀荣:考研政治分析题解题技巧
来源:考研教育网     2008-8-23 10:24:00
 

一、认真审题

分析题的审题是答好题的重要条件。最近几年分析题的设计是越来越灵活了,但是它再灵活,也总是有与它相对应的考试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不会超过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的。所以,如果分析题所提问题不是很明确的话,大家首先要花很大的功夫看看这个题目究竟是要考哪一章的哪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了解了,也就完成了答题的一半。

我举一个近几年考试中的一道扛木头的漫画题,这是一个辨析题,这个题目出来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很多考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要找到对应的考点,首先要对漫画的寓意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第一幅画是六个人站在木头前,第二幅画是五个人扛着五段木头,第一幅画的标题是工作,第二幅画的标题是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题目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我觉得答这个题目首先要明确漫画一般是讽刺性的。本来木头是要完整地从这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用,现在把木头钜了五段,从这个地方是搬到那个地方了,木头不完整了,就不能用了,它是讽刺的意思,如果这一点能看清楚,它对应的知识点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个题目的提问不是很明确,一定要花比较大的工夫研究,花四五分钟把意思搞清楚,究竟是考什么东西,否则无法答题,可能答偏。

二、搞清题意

为了搞清分析题的题意,就是细看题干提供的信息。要“四个细看”:

第一是细看分析题的导语,比如下面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材料,比如说下面是有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材料,下面是有关中国收入分配的材料,这句话实际上已经把这个问题的大范围界定了,这是第一。

第二要细看材料,现在的题往往是单材料或者双材料,2004年的两个题都是双材料,很少有多材料就是三个材料以上的,一定要把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共同点

二、搞清题意

为了搞清分析题的题意,就是细看题干提供的信息。要“四个细看”:

第一是细看分析题的导语,比如下面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材料,比如说下面是有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材料,下面是有关中国收入分配的材料,这句话实际上已经把这个问题的大范围界定了,这是第一。

第二要细看材料,现在的题往往是单材料或者双材料,2004年的两个题都是双材料,很少有多材料就是三个材料以上的,一定要把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共同点蕴含的信息搞清楚。

第三个对于材料的出处大家要细看,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样和历史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比如说王明的著作、陈独秀的著作、毛泽东的著作,名字一出来,实际上他的观点基本上就出来了。

第四是认真的看提问,提问要联系起来,不要只看一个提问,把这些提问都联系起来,再一个一个地看。

比如说04年哲学出了一道关于闻一多的题目,说闻一多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在课堂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字2+5=?,开始学生不知道问什么,后来闻一多又问一遍,学生答2+5=7,闻一多说2+5=7在数学上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上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图上前面两匹马,后面五匹马,给人的印象却是万马驰骋。这样一个事情最后有两个提问,第一个提问:既然数学领域2+5=7是颠覆不破的,为什么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如果大家是孤立地看第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都不知道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感到很困难。如果把第二问联系起来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题目设计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想在第二问里对第一问有一些提示,第二问是: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很显然第一个问题就是讲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问题。2+5=7是理性认识;2+5=10000是艺术想象,非理性认识。所以先要把题目搞清楚,然后再来回答,不要孤立地看一个提问,把整个题目的提问都看了然后再逐个回答问题,因为后面提问往往包含着前面提问的信息,命题当中就包含了一些提示在里面,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蕴含的信息搞清楚。

第三个对于材料的出处大家要细看,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样和历史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比如说王明的著作、陈独秀的著作、毛泽东的著作,名字一出来,实际上他的观点基本上就出来了。

第四是认真的看提问,提问要联系起来,不要只看一个提问,把这些提问都联系起来,再一个一个地看。

比如说04年哲学出了一道关于闻一多的题目,说闻一多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在课堂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字2+5=?,开始学生不知道问什么,后来闻一多又问一遍,学生答2+5=7,闻一多说2+5=7在数学上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上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图上前面两匹马,后面五匹马,给人的印象却是万马驰骋。这样一个事情最后有两个提问,第一个提问:既然数学领域2+5=7是颠覆不破的,为什么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如果大家是孤立地看第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都不知道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感到很困难。如果把第二问联系起来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题目设计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想在第二问里对第一问有一些提示,第二问是: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很显然第一个问题就是讲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问题。2+5=7是理性认识;2+5=10000是艺术想象,非理性认识。所以先要把题目搞清楚,然后再来回答,不要孤立地看一个提问,把整个题目的提问都看了然后再逐个回答问题,因为后面提问往往包含着前面提问的信息,命题当中就包含了一些提示在里面,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