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今天,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开启了中国留学史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发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潮。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12月26日,首批访问学者在中美建交前夕起程赴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事件。
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
1978年6月,“文革”结束不到两年,中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令人惊喜。
时任教育部外事局副局长的李琼清楚记得,邓小平这样说: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今年三四千,明年万把人。
李琼印象特别深的是邓小平关于留学生管理的指示:留学生管理方法也要注意,不要那么死。留学生可以住在学校,也可以住在外国朋友的家里。暑假还可以让他们回来一下,了解国内情况。
“当时我们在留学生管理问题上还有些害怕,担心叛逃一个不好交待。”李琼说,“小平同志认为,不能把留学生圈起来,要放开手,让他们接触派往国的社会和群众。留学生不能光学习科技知识,还要广泛了解国外经济社会状况。留学生绝大多数是好的,个别人出一点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
艰苦的中美留学谈判
1978年,中、美两国曾就这一问题展开过一轮艰苦的谈判。谈判参加者、外交部档案馆前馆长廉正保说:“一个问题是留学生的人数。我们提出,1978年至1979年派遣500人,但美国人觉得太多了。”
“对于中国留学生学习的科目,美国方面也很保守。我们想学的是理工科,而美国提出了很多限制,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学科不想对我们开放。”
“美国方面的一大担心是,中国留学生会不会遵守美国的法律法规?出了问题怎么处置?从这种疑虑可以看出,当时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还很深。”
最后,经过反复争取,双方达成了11项“口头谅解”。其中明确了“在1978至1979学年美方接受中方500名至700名留学生、研究生和访问学者”。
中国历史最大留学潮
翻开史料,自1872年清政府派出首批官费赴美留学生至1978年的106年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只有14万人。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121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曾经预言,“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今天,小平同志的期望正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