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荃:就是所有的这些东西的包装箱都是我自己去买了多层板,把它锯开一个一个钉起来,所以这些东西装进去十个大木箱的器材,完了以后我用自己的汽车,因为我自己的汽车是一个客车了,小车了,车顶上有一个行李架,这十个木箱的材料,是我自己用汽车,一箱一箱的拉到港口去,就是为了节省这点运输费。
主持人:当时中国的提琴演奏水平已经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可是中国制作的提琴却被称为垃圾和玩具。国内的提琴制作太差,直接影响演奏者的演奏水平。郑荃一回来,就被订单包围了,一时间,大家都来找郑荃做琴,看来郑荃可以大有作为了, 可是人们找不到郑荃踪影?他根本就没有心思作琴,他在忙什么呢?
主持人:可是一回国,“洋”专家就遇到了土问题。郑荃从意大利回国后立刻成为注目的焦点,他的订单越来越多,他发誓一定要做出中国最好的琴。可是想做一把好琴,首先的问题就是没有做琴的好木材,所以他多次千里迢迢亲自跑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云南的深山老林里。
要想做出好提琴,首先要有好的木材。做提琴的木头是会歌唱的,提琴的音色和共鸣和木材有很大的关系.郑荃带着学生跑到原始森林找木材,就是想证明中国人用中国自己的木材,也能制作出世界一流的小提琴。
郑荃:我回国以后还要参加比赛,要真正在中国的土地上做一把琴,也能拿金奖。
郑荃很自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自己的国家也找到会歌唱的好木材,从此改变了一部分人对中国木材歧视。
郑荃:我们中国有很好的木材,但是大家都迷信觉得意大利木材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一定要用中国的木材做一把琴到国际上可以拿奖,说明中国的木材也能够完全拿奖。那么在93年的时候,我做的一把小提琴,完全用中国木材做的,到意大利拿了声音第一名,所有的外国制作家都对中国能够找到这么好的做琴木材非常惊讶。
主持人:别看提琴不大,可是它的制作工艺严谨复杂,被称为乐器之王。如果要制作一把优质的提琴,就更难了。象郑荃这样的提琴制作大师,做一把提琴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是,就算自己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做琴上,一辈子又能做多少把琴呢,为什么想个好办法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呢?
郑荃回国后忙于教学,每年只能制作3、4把提琴,可是找他订做提琴的人很多,有的订单都排到了十年以后。有人提出来让学生们帮他做琴,他却不同意。
郑荃:我带了这么多学生,他们做的琴只要最后一刀是我动的,就可以作为我的作品卖,对我说起来,这是不可接受的一件事情。
从最原始的锯木头开始,到用铲子把木头铲成一个形状,每一个最小的制作工序,郑荃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
郑荃:做琴对我来说,并不是说做一把琴把它卖掉,而是做琴本身的一种乐趣。从构思到实现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中间如果有别人插手的话,做了一半的话,这个时候完全感受不到这个木材的本质,因为很多做琴的过程是你通过跟木材,在挖它、锯它、刨它的时候,你跟木材产生一种直觉,这种直觉直接影响到你最后的结果。
主持人:您越是认真对待每一把提琴的制作,排队订琴的人就越多。好多人都在盼着等着拿到郑荃给自己制作的提琴,可是,没有人想到,大师的提琴也遭遇了退货的时候,,2004年澳大利亚的一个大提琴师,在盼了三年后终于拿到郑荃制作的提琴、可刚拿到琴他却立刻就要求退货?
这天郑荃接到来自澳大利亚提琴演奏家的电话,说是要把他精心做好的提琴退回来,一听到这消息,他非常着急。
郑荃:我做琴之前要听这个人拉琴,听他用原来的琴演奏,听他音乐的表现,他的技巧,这样我在做琴整个创作过程中,就知道这个人拉我的琴会是什么样。
因为这个定单三年前的,现在制琴的时候,郑荃忘了当初对方有些特定的要求,做成了一把很标准式的,大家都通用的提琴。
郑荃:他从澳大利亚来了以后,他说不对,我在哪天告诉你过,这个地方应该是这样的。
后来郑荃翻资料,果不其然找到了对方特殊要求的记录。他把整个面版拆下来,开始重新做。一年后这把大提琴终于做好了,演奏家又从澳大利亚来了。
郑荃:试完了以后兴奋得不得了,感到非常满意,他就用这把琴在全世界巡回演出,到处去演出,每到一个地方就给我来明信片说。他说你的琴啊,不但是声音好,好看,而且它的味道,就是它的气味非常好,我非常喜欢它的气味,就是入迷了。
对于郑荃来说,每一把提琴的制作过程都融入自己的个性和情感,都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每一把提琴都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郑荃:每做一把琴的时候都是有一些新的想法,而且在自己作品里面找更完美的东西。
做琴是郑荃的最爱,完美的艺术追求让郑荃的琴做得更少了。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中国艺术提琴制作人才的培养上。 2003年,在意大利举行的提琴制作国际比赛中,前20名获奖者就有7名是郑荃的学生。
郑荃:如果你看到中国的琴在世界上现在占有的位置,如果看到你教的学生在国际上能够拿到金奖,能够得到承认,那你觉得自己创造了很多的财富,这个财富不是你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来权衡的,而是另外一种财富,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主持人:外国人都称赞郑荃有一双做琴金手,那是一双能带来巨大的财富的手,可是郑荃并没有把多少钱放进自己的腰包,而是托起了一个崭新的行业。2007年1月13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发表了题为《中国小提琴的奇迹》的报道,文章说中国人精湛的提琴制作艺术让西方瞠目结舌。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提琴制作水平,在20年内就追上了有着几百年制琴历史的欧美国家。从郑荃的一双手上,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一部分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