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荃:他们是通过教会捐赠了我很多这种枕头、被子、褥子,最起码的生活用品,有的人把自己山里面这种不太用的,或者用的比较旧的,就收拾了一些来送给我。让你心里很别扭,成了施舍对象了,我们出来留学在中国好像是挺荣耀的事情,到这里成了一个要饭的。
主持人:虽然面子上过不去,可离了这些东西还真不行,没有怎么办呢,你也得用啊,所以还是接受下来了。就在这段郑荃最艰苦的时候,有一个商人看中了郑荃作琴的手艺,要买他做的琴。人家主动提出可以提供木料、工具和所有工作的条件,而且是先给现金。郑荃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赚到钱呢?
是马上就靠做琴挣钱,还是忍耐着艰苦的生活,继续全心学习,郑荃面临着选择。
郑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考虑了半天,我说不行,我不为你做琴,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这个时候开始做琴的话,我就要损失很多学习的时间,但对我来说,我到意大利去的时候已经33岁了,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觉得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应该放在学习上,不应该分心,不应该去打工。
挣钱的机会放弃了,郑荃几拼命挤时间学习。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是唯一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每天睡觉时间只有5个小时。
郑荃:我的老师就说,那句话,郑荃是你们中国的骄傲,也是我们意大利的骄傲。中国的骄傲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意大利骄傲是我教的,他说的挺够意思的。
五年后,郑荃制作的提琴就已经价值很高了,他由当初那个最差最穷的学生成了最优秀最富有的学生。
郑荃:因为很多商人都来找我买琴,还有很多收藏家就看好,说这个人将来他的琴会很值钱,所以就来订琴,当时订单已经几年都做不完。
主持人:短短5年的时间,竟然来了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这郑荃可真够了不起的。要知道,世界提琴制作水平最高的意大利克雷蒙那市,是提琴制作界的圣地呀。能在那里成为知名人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可是就在大家都觉得郑荃前途无量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什么决定呢?广告回来接着说。
主持人:欢迎回来。郑荃在意大利学习了五年,曾17次获奖在国际提琴比赛中获,其中四次获金奖。那会儿找郑荃做琴的音乐家络绎不绝,每把琴卖到了几千美金。那真是前途风光无限,财富唾手可得。可是突然间郑荃找到自己的老师去告别,说要离开意大利回中国去,他这是怎么了?
在意大利学习期间的郑荃把自己制作的提琴拿去参加国际比赛,琴下面有一个说明,写的是郑荃(意大利)。由于郑荃这把参赛的提琴是在意大利做的,所以金奖的作品就算是意大利制造的作品。
郑荃:后来我就觉得挺不能接受的,因为当时是第一次有中国人参加这个比赛,而且是个大赛,门口还专门挂了一个五星红旗代表中国也有人参赛,我不管是在意大利做的,还是在中国做的,我是中国人,你不能给我写意大利。当时坚持,我们的比赛章程就是这么写的。
比赛结束后,郑荃给决意一定要在自己的祖国,用中国的木料造提琴获奖。可是当时国内正流行出国潮,很多朋友都劝郑荃不要回国了。
焦海斌:就是说这个从这些做琴上的条件说,那肯定是我们中国就跟这个意大利我们没法比,因为我们的那个就是我们做琴,真正做琴才几十年那会,所以就是说从条件上,然后这个生活上,各个方面讲那是肯定不回来的。
郑荃:我说从我的本意,到意大利来学习,就是想回国,将来能够把中国的提琴搞上去,那么如果要回去的话,靠我一个人做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做到这么大我一个人会做几把琴是远远不够用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开办提琴制作学校。
听说郑荃要回中国,五个乐团的300位意大利音乐家专门开了音乐会为他送行。特别看好他的校长赠送了一把他自己亲自做的小提琴。在老师的伴奏下,郑荃用它演奏了一曲动人的曲子。
郑荃:当然大家都很动感情了,所以在教堂里很多人都流眼泪了,说你把你灵魂的一部分留在我们中间了,这句话我印象非常非常深,不管你回中国,还是在意大利,或者将来到世界上别的地方去,反正我们总是好朋友吧。
主持人:如此情真意切的话语,难舍难分的场面,别说郑荃了,当时很多人都哭了。虽然留在国外又有事业又有钱,做提琴有很多的知音,可是这千般好处在祖国二字面前,多少理由都显得轻如鸿毛了。就在郑荃打点行装准备回国的时候,突然一笔巨款送到了郑荃手里,是谁给他的钱呢?
原来国内有关部门偶然得知郑荃想回国办学的想法,就把5万美金汇到了大使馆的帐户上,转交给郑荃购买提琴制作器材。祖国的信任让他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郑荃:我知道我自己在插队的时候,在田里从天亮一直干到天黑,干整整一年,我大概能拿到两百块钱,那么五万美金拿出来,我的计算方法就是说有多少农民在地里干了多少时间,才能赚到这些钱,所以我就觉得非常沉重。
带着回国的迫切心情,郑荃精打细算,迅速的在意大利购买了一批国内没有的提琴制作器材和资料,作为建立国内提琴制作学校的基本设备。为了节省费用,他亲自动手制作了包装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