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春风拂面30年:一位归国华侨教师的心路历程
|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08-12-30 10:38:00 |
|
我是一名印尼归国华侨。1957年底,年仅20来岁的我,怀着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离别了温暖的家庭,投向日夜思念的祖国怀抱,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次年,我顺利考上了厦门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62年8月,我毕业分配到集美侨校——一所专为归国侨生回国深造而设立的、在校生三四千人的华侨补习学校。那时我暗下决心:站在祖国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和大家一道为把广大归国侨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而奋斗终身。就这样,我正式走上讲台,在高三和大学先修班开始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不幸的是,1966年开始了十年浩劫。“封资修思潮严重”、“海外关系复杂”的集美侨校难逃一劫,于1970年宣布解散。我则被调到同安二中。那几年,在“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谬论影响下,英语惨被贬成可有可无的冷门学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集美侨校获得了新生。广大教职员工陆续调回侨校。我仍在该校教英语,兼任教研组长,1978年被评为高级教师。我至今感到幸运的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和发展时期,正赶上我年富力强的好时候,回到侨校的三尺讲台旁,令我有一种如鱼得水,倍加振奋的感觉。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敬业奉献,把一批又一批的归国华侨学生送进了更高学府的殿堂,在教书育人、为侨服务的岗位上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由于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努力钻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校领导的肯定和老师学生的好评,我先后荣获省、市教育系统以及全国侨务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并连续被选为第六、七、八届厦门市政协委员,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市侨联委员。此外,我还荣获首届陈嘉庚奖教金。
作为归国华侨,我亲历了改革开放30年和特区建设27年来厦门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见证了祖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
回首30年风雨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国运盛,侨运兴。”广大归国华侨侨眷的命运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让我们迎来了人生和事业的春天。我今年73岁了,但身为归国华侨中共党员、中国致公党党员,我还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期盼着祖国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