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师视野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拓宽高中历史教师视野简议
来源:     2007-8-22 17:20:00
 
为实施素质教育,借助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的契机,各地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亟待迎接一场“学习的革命”,树立“大历史”观、“大文科”观和“大教学”观,在此笔者就历史教师自我发展诸问题,并结合本人一些粗浅尝试谈谈一孔之见,虽倍感力不从心,惟请大家赐教。

形势   缺陷    挑战
邓小平同志提倡教育要“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社会各界呼吁摆脱狭隘、片面和沉闷的应试教育束缚,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荷,寻求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新策略,势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适时转变观念、苦练内功,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轨。
笔者认为尽管大家面对历史教学、教材、考试的急剧变革已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一部分历史教师水准与日新月异的教改潮流不相适应,仍是制约素质教育的瓶颈,故“补课”已迫在眉睫,主要表现为(1)观念滞后,形成惯性:部分人受传统保守僵化的习惯影响,容易囤于思维定势、或安于现状,进取心减退,故靠“吃老本”打发日子。(2)方法呆板,就事论事:教法落于俗套,出现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课内轻课外、重分数轻能力及重少数轻多数等弊端;对于教材和教参极其依赖和盲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照本宣科,循规蹈矩;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主观能动性受压抑,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或者热衷于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人为地加重学业负担;还有课堂组织形式划一,节奏缓慢,容量过小加之个人魅力欠缺,忽视思想性和趣味性,难于调动听课兴致;还有第二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把课外知识拒之门外,丧失了历史那丰富生动的本来面目,凡此种种,害得自己教得又累又苦,学生穷于死记硬背,临时突击,对历史怕学厌学。(3)知识陈旧,结构失衡: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知识爆炸造成了不少观点、许多已有知识已经陈旧和过时,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在试行综合考试后跨学科的整合与渗透能力尚待强化,哲学、经济学、人文地理等知之不多,阅读、表达能力也有待加强。况且学历太低,半路出家的也不少。(4)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不足:许多历史教师对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电脑和因特网等现代化知识和设备还比较陌生甚至空白,只得沿用老化的教学手段,微机和多媒体技能的缺陷已成为束缚教学的棘手问题。
教育家康内尔告诫世人:“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为此,历史教师不应是老古董,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我们应千方百计地紧跟形势,开阔眼界,摒弃对传统和经验的盲从,注重在业务上不断开拓进取,精益求精,换言之即头脑要活,干劲要足,功底要实,技能要全,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而非平庸的教书匠,象杨子坤、陈伟国等名师脱颖而出。
更新  充实   拓展
俗话说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困,为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目标的转型;由守成教育向创新教育模式的超越;由片面单一的学科体系向全面综合的教育内容过渡,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为此笔者主张:
(1) 前提——转变观念,强化前瞻意识:第三次全教会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专家十分重视创造思维(实用性、批判性、敏捷性)的潜移默化。那么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置于首要地位,耐心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加强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塑造奠基。

         (2)关键——改进教学,体现实践理念:目前“教师要加压,学生要减负”的呼声高涨,教学改革力争变劳动密集型为智能密集型模式,加强学科内综合,把求知作为多渠道信息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大家减少低效和无效劳动,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要当好导演,把更多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以便于在历史知识的广阔天地中展现其能,最终走出传统教学封闭的圈子,由此:
首先应改进教学策略,利用“减负”契机,自觉遵循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综合性原则,借鉴现代教育策略与模式理论,以学生乐学、会学而且学会、学活为目标,把课上出味道来;同时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情感和思维达到最佳状态,把听、看、思、议结合起来,人人积极参与,争取大家动口、动手、动脑,构造师生双向互动的融洽气氛;同时力求精炼、多导、有趣,自己跳进题海,再让学生跳出题海,克服陈规陋习的误导。
 其次强化学科间综合,把知识向自然界、社会延伸,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日积月累中塑造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强化社会忧患意识与责任感。另一方面教师在再学习过程中也充实了自我,受益非浅。笔者曾介绍过长城的双重作用、犹太人的特性及家园梦等,凑巧今年高考有所沾边。其中扎实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抓住现实热点、融合跨学科知识、突出地方特色等几方面入手。为此教师选取与教材同步的热点问题,借助语文、政治、地理、科技史等相关内容;以及就近开发乡土人文资源。活动的重要形式有讲座、辩论会、知识竞赛和小论文征文比赛等。笔者先后设计了一系列讲座:{1、《金华文化名人》;2、《解读印度》;3、《俄罗斯大变局》;4、《江山代有才人出——浙江人才荟萃略谈》[高一];1、《毛泽东诗词与时代风云》、2、《黄埔——将帅的摇篮》;3、《大浪淘沙——中共早期领袖精英》;4、《光荣与梦想——新中国五十年科技史》;5、《猛醒吧,日本》;6、《中国二十年巨变》;7、《血肉之躯筑长城——中国抗战简介》;8、《湖南的骄傲,中国的脊梁——近代湖湘英烈》[高二];1、《聚焦台湾岛》;2、《黄昏与黎明----中西方1500至1800年科技比较》;3、《关注边情——中国周边国家事态局势剖析》;4、《中国百年外交回眸》5、《西部在召唤——我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高三]等}。并作了公开演示,又组织几次辩论会{1、今天有无必要阅读古典名著;2、‘落后是否必然挨打’等},以及一些知识竞赛{1、‘香港、澳门知识竞赛’;2、‘中外科技知识竞赛’;3、‘台湾知识竞赛’;4、‘中国西部综合知识竞赛’等}。在这灵活而有弹性的发现学习中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相应情境中贴近和感悟历史,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历史认识。
 进而笔者打算今后在教学中大胆尝试:(1)采取先学后教法:即首先在课前布置预习,提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预习提纲,要求整理简要自学笔记;其次通过口头提问或书面抽查了解预习效果,从中暴露存在问题,后多途径地展开讨论疑难,允许出现差错,保留个人意见;再次教师进行纲目式总结,以解析疑惑;最后做随堂练习,(2)编制历史学习优化设计辅助参考资料(简称“学参”),它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每单位(课时、单元)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学参考书,与授课进度相同步,便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以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与思、读与练相辅相成,“学参”大体框架为:㈠“课时学参”包括⑴目标要求、⑵导学过程、⑶知识结构、⑷材料补充、⑸知识迁移、⑹作业练习;㈡“单元学参”包括⑴阶段特征、⑵学法指导、⑶主要人物活动、主要时间、地点、⑸疑难解释、⑹学习札记等,各课时结束以“单元学参”作总结。(3)施行每堂课前5分钟演讲,可指定或轮流,题材不限,例如历史上的今天;最近时事;课文相关名人逸事或历史题材影视评析等,以丰富学生学识,提高兴趣,又可训练口才、胆量,可谓一举多得。(4)试用学分统计法,布置可自主选择、有弹性的作业,即在题目、题型、时限、甚至观点、结论上不作一刀切,数量和难度不定框框,放权给学生灵活安排,也可以逐步搞开卷考试,鼓励自圆其说,经查阅优异者酌情加分,这样让人人各尽所能,都可体验到成就感。(5)课堂上适当介绍史学争鸣观点及动态、名家名篇,为学有余力着拓阔知识面。 
(2) 基础——修炼专业,突出开拓精神::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历史学曾被马克思尊为“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囊括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博大精深,这个富矿需要我们去勘探开发。古人以“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志向,崇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宗旨,笔者平生兴趣广泛,注重自身经常性“充电”和“加油”,收集资料,讲授中选取中外参照、现代化线索、时事评析及文明变迁、解密挡案等新领域和视角,在次故推荐“补脑营养菜单”仅供参考:(A)史学力作[1、《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2、《东西方五百年比较》——郝侠君等;3、《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4、《中国现代化史》——许纪霖;5、《国史概要》——樊树志;6、《现代化新论》——罗荣渠;7、《中国通史》——白寿彝;8、《人类的故事》——房龙;9、《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等;10、《中国大历史》——黄仁宇;11、《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等。(B)报刊[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历史教学问题》;3、《历史教学》;4、《历史学习》;5、“中学历史报”;6、“环球时报”;7、“大家文摘报”]等。(C)工具书[1、“新编读报手册”;2、近年《历史年鉴》;3、《辞海》(各历史分册)]等。(D)光盘课件[1、科利华公司CSC电子备课系统(高中历史);2、武大华软的ICAI系列智能多媒体教育软件(历史4套);3、浙江出版的“上下五千年”系列VCD光盘]等。(E)世界通史图志和中国通史图志丛书共4套6册,脉络清楚,图文并茂,包罗万象。(F)相关学科语文、政治、地理教材、教学参考书及科技史、文学史、艺术史等。(G)电脑、多媒体制作技术书籍,条件许可要尽量上因特网。(H)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和报刊,例如《人民教育》、《教育文摘报》等。另外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提高讲授艺术水平。因此只有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才能优化教学内容,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源头活水。

          (4)条件——共享信息,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再沿用以往“一张嘴、一幅挂图、一支粉笔”已经落伍。我校装备了科利华公司推出的电子备课系统、校园信息平台以及CSC家庭教师教育软件、并投入巨资配置了校园网络系统,还招收两个网络信息技术班,加之每位教师购置了一台电脑,个人制作课件也达到一定水准。电子阅览室定期提供上网机会,因而利用当今学校硬件和软件环境的优越条件,课堂中广泛引进两机一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创设模拟情境,选取加工大量现成媒体素材,运用动画、声音、颜色和立体感的刺激,强化感知度和吸收率,从而抓住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产生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笔者每个学期制作五、六个课件,并经常“触网”, 熟能生巧,初步尝到了高科技的甜头。
 
(5)动力——狠抓科研,确保优先地位: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要积极投身科研,先应消除科研的神秘和畏难心理,善于借鉴和总结,以科研带动教学。我本人相信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勤阅读、勤思考、勤交流还要勤积累,同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互通有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想方设法多听课,多评课,先看好自己的“门”,多跨进别的学科组、学校的“门”,发挥“联姻、杂交”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特别利用背靠师大的得天独厚条件,试图涉足史学迷宫,熟悉学术动态,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尤其我校科研活动蔚然成风,承接了各级课题18个,因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笔者跃跃欲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于今年在省级和市级各两次获奖,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暑假完成了4篇稿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应该知难而进,及时抓住机遇,全力以赴,负重拼搏,追求“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的理想境界,决不辜负祖国的重托和学生的期待,笔者渴望与同仁一道携手,为高中历史素质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