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师视野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新课程改革
来源:     2007-7-24 18:19:00
 
       一、             什么是课程?
    在西方,课程愿意指“跑道”,后将其定义为“学习进程”。
在中国早在《诗经》中课程的内涵是“伟业”,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认为课程即:功课及其进程。这与现代许多人的理解相似。目前国内对课程概念有代表性的表述是:“课程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作为学校教师我们理解的课程应为“课程体现在教科书、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
    二、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二)、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三)、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教育成功与失败都是通过教学质量来体现的,评价要测试,测试的命题和评分都必须体现具体某门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因此,课程可以说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
    三、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1、国际背景:
    (一)、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
    (二)、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影响:韩国1997年第七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美国1994年在《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中将与学校课程改革目标相关的目标进行扩充。英国颁布了新一轮国家的课程 标准强调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道德方面、社会方面、文化方面)和六项技能。即培养四种价值观:自我、人际关系、社会和环境。
综合各国的课程改革目标结论是:各国都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道德修养的形成,加强体能,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这和我国原先的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国家一统天下的状况以及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的教育目标是深有不同的。
    2、国内背景:
    (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50年来,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七次改革,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大力协助下,每一次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新课程改革的主线:
    (1)、 “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代表”即:代表最先进的文化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新最先进的生产力。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指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总和.素质教育:指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A、改革原先课程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改变原先课程中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改变原先课程内容中“繁、难、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D、改变原先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E、改变原先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F、改变原先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六、新课程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指导思想:建立健全教师、学校评价机制。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考试的主要功能是鉴定和选拔。
    1、  中小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A、 中小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应做到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从德、智、体、美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B、 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最基本的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 、 应灵活运用除考试或测验外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D、中小学的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成长过程成为评价的有机部分。
    E、 要改变有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及教育行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活动。
    2 、  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取消考试,而只能改进选拔性考试,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构建素质教育的考试制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目标,形成科学的考试观念,使考试标准有考查知识逐步向考查认识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转移,由此强化考试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由拼命考重点向拓宽知识面转移,学校的注意力由片面抓升学率向使每个学生成为成功者转移。具体为:
    A、 应实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改变现在的考试大多局限于笔试这一单一模式,导致学生的精神负担加重,动手能力差,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代之以多种方式的考试,即笔试、口试、特定情境与行为评价、日常观察评价、操作考试等并行多重。
    B、 改革现行的考试评分制。C、适当控制考试的次数。
    D、应对考试的命题进行改革。应以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要求作为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命题的着眼点应放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双基的能力。总之,当前考试制度的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加强研究,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七、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学校课程与校本课程不是相同的概念,学校是理想的标准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学校是理想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观点。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校本课程不是要求以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完全替代国家课程开发模式,而是中央教育机构、课程专家、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民主决策过程。
学校作为课程管理的一级,应该根据国家、地方课程基本要求、本校课程资源提供的条件以及对学生的需求评估,整体勾画学校课程的全貌。
    一、              学科类校本课程:语、数、外、理化、政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由学科学习策略和课程构成。其次是学习策略的开发。学习策略可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性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原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学科性学习策略指也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
    二、              活动类校本课程:活动类校本课程是指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
    三、              生活情趣类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来实现。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