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师进修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无成就感缺少理想 部分中学教师遭遇职业倦怠
来源:工人日报     2008-11-22 15:29:00
 

   “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对工作失去兴趣,,在情绪上则显得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而这一心理疾患正在部分年轻教师中悄然蔓延……

    最近,30岁的高中教师戴丽丽(化名)将一份辞职报告递交校长,准备一放寒假就走人。“当老师太没有成就感了。以前我干什么都要争个第一,但当了老师以后,我学会了混日子。”面对记者,戴丽丽一脸无奈。

    7年前,怀揣着“教书育人”的理想,戴丽丽从师范院校毕业,进入北京市崇文区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每天加班加点,从不懈怠。但不知从何时起,戴丽丽开始出现头疼、失眠、情绪低落的症状,对工作越来越心不在焉。“一走进课堂我就感到很烦躁,特别是看着学生卷子上那一个个刺眼的不及格,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浪费时间。”

    像戴丽丽这样,选择离开“三尺讲台”的老师不在少数。四川成都一位优秀教师辞职借钱经商、广东某大学老师弃教卖菜……近年来,与教师辞职有关的新闻事件屡见报端,而教师们“离开”的原因都很相似——“这样的日子缺少激情”。

    有心理学专家指出,戴丽丽等人身上出现的这种状况属于“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且这种心理问题正在部分年轻教师中日益蔓延。

  职业倦怠蔓延教师群体

    李老师是戴丽丽的大学同学,任教于北京海淀区一所重点中学。连续多年被学校和区里评为优秀教师、教学骨干。新学期开学,校教导主任找到她,让她连任年级组长。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学校对年轻教师的信任和工作的认可,没想到,闻讯后的李老师竟然号啕大哭。她冲着教导主任大喊:“我不想干了,太累了。”

    “我觉得自己都有心理疾病了,经常处于焦虑、敏感、紧张的状态,而且容易疲劳、烦躁、情绪失控。”感觉到自己心理状况不对劲,李老师曾经偷偷做过一个用于入学新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让她很忧虑——抑郁倾向严重。

    据了解,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教师抽样调查,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曾经联合启动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中,填写问卷的8699名教师,有90%存在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并表示有跳槽的意向。

    有关心理学专家指出,教师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丧失职业理想;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

    许多教育学专家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学生。严重的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学生,冷嘲热讽,肆意贬损学生。更极端的倦怠状态还会引起教师自伤或自杀,以及攻击、打骂学生等行为。

  繁重工作使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在同事眼里,赵强(化名)是一位十分敬业的老师,为了做一个课件,他可以熬上一整夜。但这个学期开学后,他脸上总挂着疲倦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因为他带了个高中差班:“我每天早晨6点起床,但不到5点钟就会醒,脑子里想的全都是今天的课怎么上,哪几个学生的成绩又掉下来了,如何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赵老师形容自己每天的生活就像上足了弦的陀螺,高速运转着。

    有教育学专家分析指出,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在教师中普遍存在,除自身个性因素外,成因还有许多,“工作繁重,压力过大”是主要原因之一。

    赵强每天早上7点开始带学生上早自习,下午5点正课结束了,还要再上至少两个小时的晚自习。除了上课,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成绩不好的学生“开小灶”。“但学生和家长并不领情,成绩没长进不说,竟然还向学校告状,说我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赵强感到很委屈。

    一项针对部分城市中小学的调查显示,教师每天在校的工作时间平均在10小时以上,人均日劳动时间量比其他岗位一般职业超出1.67小时,睡眠时间平均少1 小时。如果再加上教师下班后的备课、批改作业、家访、个人进修学习、辅导学生课外活动等,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而且双休日和寒暑假的休息也往往没有保证。

    教学成绩排队,职称评聘竞争激烈,日趋复杂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工作强度不断增大,无一不让教师们的身心疲惫。

    不合理的收入,也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特别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医疗无保障的状况在有些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

    与此同时,学校管理水平有限,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倦怠感产生。目前有些学校一线教师人手紧缺,但行政、后勤系统却十分庞大。而这些后勤人员待遇颇丰,甚至高于一线教师。有的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评欠科学合理,存在着不公平现象;有的学校则惯于加班加点,老师缺少休息时间。如此一来,难免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部门制定了学历升级、职称晋级、继续教育等政策,旨在提高教师素质,但在具体操作中,这些政策却被异化为教师的“负担”。“我们的工作已经很辛苦了,还要在业余时间应付没完没了的升级、达标、检查、评比、考察,实在是力不从心了。”赵强抱怨道。

  解决心理疾患需要标本兼治

    半年前,湖北武汉九中开设了师生心理维护室,希望为学生和教师排压解愁。来咨询的学生挺多,却受到教师冷遇,至今未有一名老师光顾。对此,几位受访老师称,并非没有需求,而是顾虑太多:“心理辅导老师都是同事,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把隐私说给他们听万一传出去多不好。”

    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体系中多数培训课程只针对教学技能训练,而缺少对教师心理方面的人性化关怀。许多心理学专家呼吁,开设针对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培训课程。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海飞,在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就曾提出中小学教师不但要接受心理培训,还要定期考试,持“心理健康证”上岗。“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海飞说。

    今年以来,北京、沈阳、武汉等地的学校相继为教师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聘请高校教授、心理咨询专家做顾问,或从在职教师中挑选具有专业学历和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兼职心理医生,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接待心理咨询等,为老师排解心理压力。

    但许多受访教师认为,心理咨询效果有限。全国政协委员张皎认为,单纯依靠心理咨询还不够,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应试教育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有教育学专家认为,目前的教师评估机制仍然是以高考为指挥棒,按“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考核教师。升学率不仅决定着老师们的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而且关系着饭碗问题。

    张皎委员建议,重新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和继续教育内容。“关键还是要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们找回职业幸福感。”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