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生小魏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公务员考试。“国考”前一天,他就请假回家,复习迎考。昨天早晨《行测》的时间是9点,8:30 进考场,小魏8:40 才赶到,有些匆忙。
行测考试对于小魏来说不是太难,他是学财务管理的,文理都要学,知识面广要比单纯类别的考生忙一些。但是小魏还是感叹题目太多,时间有限。据他回忆,有7道题目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在考试的最后时间才跳回来重新做,这7道题目都没有算到最终结果,所以感觉没有多大把握。所幸的是,他最终还是在2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140道题目,并剩余了2分钟。
中午回到家,他的心情还不能完全平复,脑子里似乎还想着上午考试的内容。在父母的催促下,他睡了一觉,为的是保证下午考试不瞌睡。
下午的申论测试,小魏吸取了早晨的教训提前走进考场。尽管在规定时间完成了考试。可是小魏说,心里没谱。他解释说,应对的时候感觉比上午的行测要麻烦一些,因为不清楚申论的评分标准是什么,能得多少分没法估计。
考完试之后,小魏没有立即回家,而是一个人回到单位,把前两天落得工作给补了。
记者与公务员考生的对话
记者发现,与其他考生谈起考试就沉默不同,小魏一谈起公务员考试就有些兴奋。他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考试,但是他还是报了杭州市的一个热门单位,而岗位也是热门的“海关的一线关员” 。
一个扬州人为何放弃本地岗位,选择到外地呢?小魏表示,该岗位确定最终共有464人报名,相对其他火热的岗位竞争要小一点,而且该岗位录取10名员工,这也就从一定程度减少了录取的风险系数;此外,杭州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城市,又临近江苏,符合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如果说让自己一下子选择比较偏远的地方,心理上一下子也不是太能适应。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心情紧张吗?”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小魏表示还好,不是很紧张,主要是因为自己不是太看重结果,因而也就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平常在学校经历的考试多了,习惯成自然,心理素质也就随之增强了许多。
小魏透露,今年暑假他就开始进行了公务员的考试准备,主要还是提前做了心理准备,暑假他买了一套书,大概了解了下题型,然后上网查了下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信息,平时有空闲的时候就带着把真题随便做做,真正准备还是在考试前一个月,但也只是凑了点时间,按照真正考试时间把行测、申论的模拟题各做了一套。“如果说考前准备对这次考试有什么好处的话,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训练了我的心理素质,应该说题目基本都是自己平常见过的,今天考试看到这些题目感觉不是很陌生,也不慌张;关于申论,一些热点问题平时在报纸或者电视上就看到过,另外,在大学上课的时候,任课老师把一些经典的考试案例跟我们进行了解析,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的时间。”小魏告诉记者。
关于这次考试题型和以往训练的真题有无大的区别,小魏表示,申论和以往差不多,行测相对于以往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主要表现在题型出现的前后次序上,往常都是数字类的题目放在前面,平时自己训练的时候,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做,而这次考试是语言类的题目放在最前面,数字推理题放在了最后,数字类的题目减少了,但难度明显加大。“我在考试的时候,语言类的题型没有太强的逻辑分析,基本凭语感,所以我做得很快,在做到数字类的题目时,速度明显减慢,操作起来也有一点难度。感觉理科类的考生,尤其是中学阶段理科比较好的考生会占到优势,法律类的考生也应该能沾一点光。”小魏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