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走进奥组委办公楼的大学生们
|
来源:搜狐社区 2006-4-17 11:03:00 |
|
4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四学生张斐和方琴走入了北京奥组委的办公大楼,她们和50多名高校学生一起,成为北京奥组委2006年第一批前期志愿者。在今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张斐将坐在志愿者部筹备组的电脑屏幕前,回复来自互联网的问询邮件;方琴则要拿起市场开发部特许处的热线电话,为人们答疑解惑。
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张斐激动地说:“能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是我的梦想。” 能成为首批前期志愿者中的一员,张斐和方琴无疑是佼佼者,也是幸运者。3月底,人大志愿者工作部将奥组委召集志愿者的消息发布到校园网上,仅仅一天时间就有近100人报名。人民大学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杨玥说:“没想到场面会这么火爆,毕竟还是在学期当中,所以我们在选择时,还是考虑毕业年级的同学多一些,他们在时间上也相对充裕。但初步筛选真的很为难,因为报名者都非常优秀。”张斐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她说:“我和方琴都已经考上了学校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初稿也已经成文,做志愿者工作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起初,人民大学只有5个前期志愿者名额,由于人数众多而难以取舍,经过人大志愿者工作部与北京志愿者协会联系,终于有9名同学实现了为奥运会服务的愿望。
杨玥说:“置身于人大校园,就能感受到学校里浓厚的志愿氛围。人大的志愿者服务在人文、科技和研究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很多同学有长时间的志愿者经历。去年志愿者启动仪式和奥运会吉祥物的发布仪式,学校都有人参与其中。”目前,人大的青年志愿者在1000人左右,来自各个年级,在校园和社会中奉献着爱心。杨玥说:“我们倡导每个志愿者在校期间能完成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志愿服务,还想把此定成制度,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半数以上的人大学生都会在不同年级时参与志愿服务,即使临近毕业也会以临时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服务之中。”
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方琴大二时就曾经在招生办公室做过服务工作,“很多人都觉得我在奥组委接热线电话挺乏味的,但我有这方面的经历,还能与人交流,感觉会很开心,而且我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运用上”。
对于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张斐和方琴都有自己的看法,张斐说:“志愿者就是一种理想、一种观念,助人就是助己。我能为北京奥运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方琴说:“我们是奥运会的服务者和参与者,而不是观赏者。我想,志愿者的初衷应该是服务和奉献的态度,而不是抱着功利性的目的。”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