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杂谈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张燕玲:读东西的长篇新作《后悔录》
来源:广西文联网     作者:张燕玲     2006-1-7 17:32:00
 
身体的荒诞史  人心的后悔录
 

 此文发表于《文艺报》(2005年12月13日   )

这是一个关于身体一直都无法成长的故事,无奈痛悔,荒诞奇崛;这是一部穿越身体直问本心的小说,迷失破败,绝望希望。

   无法成长的身体主人公是小人物(东西总是写小人物)曾广贤,这个将成为当代中国小说人物画廊的“后悔者”形象,极富个性。他尽管除了毛发曲卷外,四肢发达,无病无痛,然而却从生理、物理到心理都无法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因为他一生都没能经历一次真正的性生活,无论是在中国“禁欲”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欲望“放浪”的九十年代。30年里曾广贤一直梦想得到性,甚至因为无知和恐惧,错过了向他大胆表白的少女;但异常活跃的人性欲望,还是让他蒙上眼睛进入他仰慕的女人的房间,什么都没干却被诬告成了强奸犯,狱中十年,隔着铁窗获得了爱情,却在他的性追逐和荒诞的生活变迁中,物是人非,阴差阳错。曾广贤在一错再错的生活痛悔中,痛悔未能完成一个男人身体的成长过程,性成熟毕竟是每一个人的必由之路,是成年礼。作家东西处心积虑地让曾广贤的许多可能的性行为,无一例外地变得不可能;东西让读者通过这个个案——在中国特殊年代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看到我们中国人30年“性”经验的追逐,30年身体的荒诞史,30年的情感方式;我们不断“后悔”地生活在荒诞中,这便是我们生活的本相。

    这种荒诞性不仅是作家东西奇崛的艺术个性,更是我们时代的生活本质。表面上,曾广贤的家破人亡、被诬入狱、挚友赵敬东自杀等等悲剧,都是他身体的幼稚——“多嘴”和“性饥渴”造成;实际上,这种幼稚却是特殊年代历史的压力造成的,是那个谈性色变的异化社会造成的,因而曾广贤的身体是被荒诞命运扭曲得变形的身体。东西以他一惯的自嘲式的冷幽默,一面不断让我们在为小人物曾广贤、于百家、小池们的荒诞生活哑然失笑,一面又令我们笑不出声、疼痛悲凉。是呵,余华告诉我们当没有物质保障时,《活着》便是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余华冷酷无情;今天东西则告诉我们吃饱之后,中国人的精神问题——后悔症,东西疼痛同情。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出色的青年小说家之一,东西在《后悔录》中不屈不挠地直问本心,他在历史、政治与人性的错综关系中对中国人复杂的精神生活做出了有力的分析和表现,它在严峻的难度下推进着精神叙事。

    这种精神探索在于他对人心的追问。中国人日常几无忏悔,只有后悔。忏悔在西方追问的是事情的起因,也就是说一开始我就错了,是原罪。后悔是东方人的特殊心理,追问的是后果,也就是当结局与预想相对乃至相反时,才会后悔。我们不是经常把“如果”挂在嘴边,经常做后悔的事情吗?后悔无处不在。东西说“后悔包含了无奈,甚至耍赖,也跟‘忏悔’的部分内涵重复,是一种更复杂的情感。”谁没有过后悔的事情呢?想想,“后悔”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大多数人生命中的一种心理常态。于是,敬佩写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鲁迅,羡慕写活了“局外人”的加缪、写绝了“老男人”心态的纳博科夫,东西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后悔者”。东西一直把写人的内心秘密和普遍心理作为他多年来的艺术追求,而“后悔”正好符合这两个条件,他说“它躲在我心里的底层,不时跳出来刺激我,于是,我就把它放大,做足,再加上我的生活背景”。于是,东西盯着他的目标曾广贤,在他精心结构的七章中,从“禁欲”时代对本心扭曲的后悔,到“友谊”的初恋痛悔、后悔“冲动”下被诬的强奸罪,“忠贞”与“身体”中爱情的错位,“放浪”时代即使无爱,而东西的曾广贤还依然真诚,直至第七章“如果”中倒霉的他还不停地真切追悔。他到底有多“悔”?“悔”得肠子都绿了,“悔”到他的植物人父亲都流出两行本心的清泪,可东西还不屈不挠向人物、故事内核递进,层层追问,直问到尽头。一如他惯常的写作,从来把自己的“目光愈拉愈长”逼近小人物们破败的“没有语言的生活”和灵魂,并且“猜到尽头”。《后悔录》的尽头处便是中国人30年的“性”经验的追逐,中国人30年的身体荒诞史,人心的后悔录;尽头处曾广贤用钱买按摩女听他说“悔”,企望能彻底解脱,然而“后悔”已是他的命运;一生的后悔,尽头处还是悔不该有一颗知悔的心,因为回头未必是岸:知悔只是一种善一种仁一种义罢了。而孟子早告诉我们“本心本具仁义礼智”,东西最终追问的是本心,我们原初之心本来之心。一如康德所說的“善的意志”。曾广贤们何以后悔不断、烦恼不断呢?这是由于他们一直在变异的事相上打转沉迷于世俗的欲望,事相使他迷失了这个本心。东西始终以他无穷无尽的幽默和荒诞、以他的反讽和含泪叙述重新地显现这个本来之心,曾广贤在最后一章“如果”(这也是全书的关键词)的哭诉,不仅使在饱经风霜中变成植物人的父亲醒了,也为我们呈现出一种迷失与破败之后的澄明之境,一种对生命的痛感、对生活的同情心,一种于绝望中的希望,这是一抹人间的暖意。东西不仅是一个尖锐的小说家,还是一个饱含同情心的人;东西的写作并未悬空,东西在人间。

    为此,东西出色地完成了他在《后悔录》的精神叙事,这样的精神叙事始终贯穿着他近日出版的四卷《东西作品集》;为此,刚刚落下帷幕的《人民文学》和《南方文坛》联合主办的“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推选出东西为“2005年度青年作家”,我们的评语是:东西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出色的青年小说家之一,他的写作体现出独特而成熟的艺术才能。他在本年度发表的长篇小说《后悔录》是一部不屈不挠地直问本心的作品,它在历史、政治与人性的错综关系中对中国人复杂的精神生活做出了有力的分析和表现,它在严峻的难度下推进精神叙事,证明了东西对中国小说面临的根本疑难的敏感和克服疑难的雄心和能力,也证明了年轻一代小说家的写作所可能达到的超越性境界,《后悔录》由此堪称本年度最为突出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作者张燕玲系南方文坛杂志社主编、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