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人物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京剧进校园”深圳唱先声
来源:     2008-3-12 10:01:00
 

阳春三月,从北京、江苏等十个省市的许多中小学课堂里都传出了咿咿呀呀学唱京剧的稚嫩声音。由国家教育部推动的“京剧进校园”试点工程正在逐步展开。中小学生们从京剧最基本的吊嗓、走台步开始,逐步接近国粹艺术的真谛。

  而此时,在深圳宝安区、罗湖区的许多校园里,爱好京剧的小票友们正排演着一出又一出的折子戏与新编戏。他们的做、打功夫看上去有模有样,唱、念更是听起来有板有眼。这是因为早在6年前,深圳部分中小学便在全国唱响了“京剧进校园”的先声,一个又一个校园小戏班让京剧艺术不仅在鹏城深深地扎下可根,而且日渐葱茏。

  深圳学校梨园春来早

  当内地许多孩子还将京剧艺术当作“老古董”的时候,在深圳罗湖区一所普普通通的校园内,京剧艺术就已经萌发了新芽。2002年,国内中小学最早的学生京剧社团——深圳东湖中学京剧社正式成立。如今,这个坚持了6年的京剧第二课堂已经培养出了数百名京剧小票友,并拥有《校园小戏班》、《贵妃赏月》、《白雪公主》等招牌剧目,还在亚洲艺术节、广东少儿花会等重要场合中摘金夺银。然而,在这个京剧社创立之初,却经历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和波折。

  东湖中学京剧社的诞生来自一个偶然的机缘。2001年,该校音乐老师胡樱平赴顺德参加广东省艺术教育教学比赛。面对完全陌生的当地学生,胡樱平选择京剧这门传统艺术作为突破口,讲了一堂声情并茂的京剧普及课。结果,那些生动的脸谱、婉转的唱腔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课堂教学结束后,胡樱平成了“明星教师”,被孩子们团团围住请教京剧方面的知识,她获得了那次教学比赛的特等奖。

  当胡樱平返校把这种盛况讲给校长彭彪听了之后,彭彪敏锐地发现,这个事件显示了孩子们对民族传统艺术的巨大热情有待开发,这不正是校园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吗?他当即决定,尝试把京剧引进第二课堂,并请来国家一级演员何青贤为指导老师。然而,当时学生们对京剧的认识近乎空白,港台流行音乐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课余时间,以至于京剧社刚成立时应者寥寥,只有3个学生愿意参加。

  为此,何青贤决定先从京剧艺术入门开始,引导大家的兴趣。她连续办了几场京剧艺术讲座,亲自上台连说带唱,那优美唱腔与曼妙身段中蕴藏的无穷魅力一下子把学生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渐渐喜欢上了这门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社的成员越来越多,在校园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鉴于不少学生对京剧的认识犹如一张白纸,老师们从兰花指等基本功教起,那华美的戏服、优雅的身段、婉转的声腔,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

  深圳学校梨园春来早。东湖中学京剧社的成功经验率先在深圳激起了涟漪。2004年,宝安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区内8所学校同时开展了“京剧进校园”试点教学。他们广邀国内京剧名家,在校园中推广京剧艺术。从京剧的念白、唱腔、身段,到化妆、服饰,这种古老的艺术在校园里渐渐形成了强大的磁场。短短几年间,先后培养出500多名“宝安京剧娃”登央视,摘“梅花”,影响越来越大,为全国范围的“京剧进校园”树立了典范。

  国粹艺术浸润少年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尤其是深圳这样紧张忙碌的现代都市,学习京剧艺术有什么用?传统的国粹艺术是否已经不合时宜?这曾是盘桓在不少师生和家长心中的疑问。当国家教育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校园推广京剧时,类似的问题再度屡屡见诸报端和街谈巷议。记者在对“京剧进校园”早走一步的深圳部分中小学采访调查时发现,京剧这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对孩子们的心智成长和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国粹艺术的魅力犹如春风化雨一般,不知不觉中浸润着他们的心灵。

  曾经在宝安区流塘小学就读的高欢如今已经考上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他对记者说,通过学习京剧,自己学到了不少成长的道理。比如通过表演《吊金龟》,他懂得了怎样孝敬父母;通过演包公的戏,让他明白了做人要大公无私。他说:“在唱戏、演戏中,我懂得了不少事情。我开始在家里帮忙做一些家务,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女儿在宝安区公明实验学校读书的潘国宜,对女儿参加学校京剧社以后的改变也有细微的察觉。他说,自从女儿学习京剧以后,有了很多的变化:“在家更懂得尊敬老人不说,她对社会的认识也更丰富了,感觉她更加自信了。”

  京剧艺术对校园京剧社小演员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本身。东湖中学京剧社辅导老师胡樱平说:“京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历史、语文等人文学科都是息息相通的。”曾经是东湖中学京剧社小演员的任伟晨对京剧非常痴迷,在家里经常是听着京剧进入梦乡,他还主动提出在《贵妃赏月》中饰演男旦角色,在国内校园京剧中开了先河。如今,已从东湖中学毕业的任伟晨成为自己新就读的高中的京剧带头人。学生姚乐淳原先缺乏自信,成绩不佳,进入京剧社后,为了演好他喜欢的《红灯记》中李玉和的角色,刻苦钻研,终于演出成功,他也从这段经历中找到了自信,成绩直线上升。

  宝安区教育局教育科学培训中心主任潘世祥对记者表示,通过学习京剧,很多孩子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京剧对人潜移默化的心灵陶冶是很多走形式的所谓素质教育难以做到的。

  校园戏曲主打“青春牌”

  “京剧进校园”并非一蹴而就的事。由于京剧是需要深厚功底的综合艺术,而中小学学生在校周期只有三到五年,且许多初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学校的经济条件有限,都无形中给校园京剧社的长期运作增加了难度。然而,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经过不断调整思路和做法,虽然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深圳校园内的京剧传统却坚持了下来。

  十三四岁的孩子怎样来理解和演绎京剧国粹?宝安海滨中学的辅导老师们从京剧最基础的元素教起,什么是圆场、下腰、踢腿,什么是台步、蹉步、云步,什么是虎跳、前后桥、乌龙绕柱,这些颇为专业的术语开始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

  东湖中学校长彭彪对记者说:“我们学校的京剧社并不为了培养专业京剧演员,而是为京剧艺术的普及培养一批小票友、小观众,让他们成为国粹艺术未来的拥护者。因此,我们排演节目时注重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角色,每一位参加者都能够受到国粹艺术魅力的浸染。”无论是《校园小戏班》还是《贵妃赏月》,没有纯粹的“跑龙套”,每个参与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调动了他们的热情。

  用京剧来演绎安徒生的童话《白雪公主》,这是许多京剧专业人士都不敢想像的事情。然而却在东湖中学实现了。何青贤老师说:“京剧进校园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题材,校园戏曲应当主打‘青春牌’,这些经典童话故事就是很好的选择。”她让学生用京剧中的矮子步去诠释童话中的七个小矮人,剧情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致。

  中小学京剧课能否唱昔日的样板戏,是当前京剧进校园引起争论的焦点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圳校园京剧课堂上并没有绝对排斥样板戏,但与传统剧目、新编剧目保持了合适的比例。“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东湖中学京剧社根据《沙家浜》经典唱段改编的《十八棵青松》展示了青春的豪气,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彭彪说:“校园京剧不能总演帝王将相,样板戏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唱段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在以传统折子戏为主的前提下,并不会把样板戏的精华段落拒之门外。”

  2008年,响彻深圳校园的锣鼓声将更加铿锵,许多崭新的剧目正在紧张排演中,粤剧、越剧等地方剧种也进入了教育部门的推广视野。民族传统艺术的火种正在深圳越燃越旺。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