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剪影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红网     2008-4-15 10:23:0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共同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都是来自高校系统的学员,联系高校的实际,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和谐校园建设”既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现实需要,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抓手。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高校作为社会知识、文化传播与创新基地,应通过和谐校园的建设,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就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情况而言,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树立三大理念:
  
  一、以改革发展促和谐  
  

        高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矛盾日趋复杂、多样,高校的事务千头万绪,但是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是学校的中心,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心。实践证明,当前高校中的一些问题,只能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中解决。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都表现出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同时,学校面对的学生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高校内部的各项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学生教育管理而言,也要进行改革,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例如:学籍制度的改革。原来高校实行的“学年制”,在“精英”教育阶段,是高校的基本学制,但在“大众化”教育前提下,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各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而“学分制”又为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找到了借口,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学生不按规定修读课程、考试多门不及格,学校也无法处理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又不得不修改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新的学籍管理改革,诸如增加留级、退学的规定。通过新的改革,相对制约了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促进学校学风的好转,从而达到新的和谐。
  
  二、以人为本增和谐  
  

       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也是大学生,所以,高校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先、切实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不稳定因素,是以下三类学生:生活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行为困难学生。针对这些学生,我们要区分情况,认真对待。
  
  一是生活困难学生。

      主要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这部分人在高校所占的比例较大。据我校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高达279%。其中,有66%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有77%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150元之间,有大约30%的学生认为经济问题是最苦恼的问题,有31%的同学交不起学费,需要申请助学贷款。对于这部分人的关注,我们学校的做法是:从完善保
障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扎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经济帮扶”与“心理帮扶”相结合,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等八个方面入手,较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学习困难学生。

      由两部分人组成:学习基础本身较差的学生(主要是来自边远地区学生和体育特长生),不热爱专业、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对于前者我们不能硬压,而要教育引导,通过学生方法指导、教师的个别辅导、同学一对一的帮助等方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于后者则要进行软硬兼施的办法,通过做过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家庭配合教育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如:留级、退学等)等手段,来解决这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
  
  三是行为困难学生。

      由三部分人组成:从小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对前者要通过建立个别学生档案,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在班内指定学生帮助教育,辅导员个别谈心制度,校纪校规宣传教育等具体措施进行教育、矫正。对于后者主要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准问题所在,化解学生心中的矛盾,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则要区分心理问题的程度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药物治疗或心理咨询引导),但决不能不管理。
  
  三、以公平公正求和谐
  
  构建和谐校园,关键是协调、处理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学校一定要注意保障广大学生的利益,及时处理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目标就是要理顺学生的思想情绪,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全体学生专心学习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学校涉及学生权益的事情很多,如:收费问题、入党问题、当学生干部问题、奖学金评定问题、考试公平问题等。高校要为广大学生营造诚信友爱、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这也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是衡量校园及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要做到对全体学生公平公正,真正维护学生的利益,一是要维护学生的知情权,要做到所有学生起点公平;二是要维护学生的参与权,做到全体学生机会公平;三是要依章依规办事,不搞暗箱操作,做到
结果公平。努力把大学校园打造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精神净土。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