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心灵感韵】父亲
|
来源: 榕树下 2006-4-20 19:05:00 |
|
不知道为何,从小学接触作文起,自己一直没有为父亲落过一滴墨。记忆中,上学阶段每次遇见写人的作文——我的XX时,我都会填上母亲、外婆或是姐姐。也许是女性的慈善和温和的性格让我总是在亲人中选择女性,尽管我心里明白,他给我的爱不亚于母亲外婆,更是胜于姐姐……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乡巴佬——斗大的字也不认识一个,最多能写出几个阿拉伯数字,“潦草”的字迹还令人难以辨认——瘦小的身材,个头不到一米六。受父亲的遗传,我的个头也很矮小,直至上高中那年身高才突然奇迹般超过了父亲一个头,相对于父亲那短粗型身材,我就宛如一根芦柴棒。所以,在我的儿时,父亲对于我而言还是很高大很强壮的,力气很大,用当地的方言就是——很能挑!至少我曾经一直是那样认为的。 父亲一生中有我们姐弟五个子女,我排行最小,所以当我开始上学,也是开始“了解”他的时候,父亲已经是一个年过四十的小老头了。对于父亲的上辈我不是太清楚,我只听他说过,他的父母亲都是死于饥饿,后来被大伯赶了出来。一个人从遥远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途。他为了生计,终于拜在一个手艺人也就是我的外公之下,后来娶了师父的大女儿,定居在一个“异姓氏”的村庄。 由于当时社会流传的守旧的思想影响,“女儿总是别家人”“男娃能撑一家担(子)”的思想早已在父亲脑中根深蒂固,当有了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时候,他并没有罢休,如资本家那样贪得无厌,便又多了个姐姐和我。据说,我都是属于超计划生育的,也因此我也没有分到田地山林场地。父亲在老年还抢了我这么一个男丁,自然很是高兴,虽然那时家里的柴米油盐已经十分紧张了。 迫于生活窘迫,也是为了让我们子女能生活好,父亲背井离乡踏上打工的旅途。到了年底,一家人期待父亲能挣点钱回来好度春节,但是,当周围邻居都安然入睡我们也没于等到父亲的出现。母亲含着泪把我们哄入了梦乡。后来一直到元宵后,父亲才蹒跚地步入家门,原来,父亲连回来的路费钱都没挣到,还是在亲戚家痛苦地度过了大年除夕。这些都是和母亲的谈心中得知的,因为那时我还是一个依靠在怀抱的孩子。 当我“懂事”的时候,父亲已经在一家煤矿谋取了一份工作。那时哥哥也放弃学业,跟随父亲。我们家的生活也就焕然一新,在我上初中的那年,我们家添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时一个村也才仅有两台。村里人对一个瘦小而又矮的父亲终于刮目相看了。生活上宽裕了些,我们家的日子却是难过了几分。村里人似乎也变得更加发狂,常常欺负异姓的我家。什么东家的晒得红薯片被偷,西家田地里的西瓜被摘,南家的鸡腿蹩了,北家的柴少了几捆等等,那些罪名总是定在我家身上。对于那些,父亲总是忍着那种被辱没的难言之痛,以笑脸去别人解释。之后,父亲总是在家庭会议上对我们说,忍能化千仇,笑能和万结。 也许父亲自己是个文盲,所以他对我们子女的学习要求比较严格,他总是希望我们能多学点知识,免得以后又走他的老路。当哥哥主动放弃学业后,父亲对我的学习十分关注,特别严格。我最怕父亲的眼光,让人觉得凶煞煞的。但是他又不识字,最多在在我写字的时候一旁唠叨几句,诸如“对于汉字,你不但会读,也要会写,更要写好。”“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努力,都要用心去做。”而一旁的我总是在心里厌烦他不停地嘀咕着那些让我耳朵都起茧的语句。由于少时的我异常的贪玩和淘气,免不了常常挨父亲的骂。也许天生爱流泪,每次被父亲训几句,眼泪很快流到眼角。而父亲看见我那样子,也就立刻停止了对我的训言。尽管如此,我还是渐渐对他产生了恐惧,讨厌。他那种待人的态度和目光让我觉得他仗着是我的父亲而对我那般严厉凶煞。也是因此我和父亲没有共同的语言,我们也从来没有坐一起聊过天,我也只是把他当着为家庭而劳累的支柱。 我就是在父亲那种被自己视为凶煞的眼光下成长大了。那年我考上县城的高中,我终于一个人飞翔在异乡的天空。开始我十分庆幸,因为我可以避开父亲那种眼光了,后来我才发现偶尔我还是很需要它,但是我发现它不但消失,而且从那以后一直没有再出现我的视线。也许在父亲的眼中,我的翅膀有点硬了,该让我试着独立探索自己的道路。他的谈话方式也变得缓和,不再像曾经那般命令或是嘱咐得语气,让人始终觉得他作为一个旁观者,默默地注视自己的征程。从到县城读书到大学毕业,父亲自始至终只扔给我一句话:“一个的人生是自己把握的。”我一直把父亲那句话刻在自己的心头,因为我知道,他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而是父亲指给我的人生方向。渐渐地,我变得积极主动,我开始把自己的每个梦在父亲面前释放,告诉他我心灵的深处的每一个港湾…… 父亲的性格给我们子女的印象还是很温和的,只是办事都是怠慢。而那与母亲的焦急形成鲜明对比,也因此父亲常常受到母亲的责备,而他却总是沉默不语,不与母亲争执。生活上,父亲十分节俭。什么新衣服对他总是奢侈的,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多都已经打上了几个补丁。但是对于子女,他却是很在乎,显得很大方,从来都是让我们穿的和别家孩子一样。 日常生活中,父亲偶尔也抽烟喝酒,但是,他的首选都是那些最便宜的香烟和散装的白酒。父亲酒量不是太大,但比较爱好。当家庭生活好转后,他每天总是要喝上几盅。遇上亲戚办喜事,他总是喝得醉醺醺地而归,然后扒在桌旁,痛苦地呻吟着,有时会吐得满地都是。听母亲说,父亲在年轻时就是因为酒后言了些“虚话”差点被打为反革命分子,也因此我们一家差点被赶出那个村庄,说是丢了人家姓氏的脸。后来,父亲得到一番教训和教育幸免重罪。对于醉酒,母亲也只是偶尔会叮嘱几句。但是父亲有赌博的嗜好,偏偏他患有白内障,所以基本上是十赌九输。母亲总是为那事与父亲大动干戈。作为子女,我们也只能劝说父亲一番。但是一个人的嗜好却不是那么容易戒除,父亲总是在一段时间后又一如既往……
|
下一页>>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