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温总理纠错切开素质教育一个断面
|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09-10-16 11:36:00 |
|
术业有专攻,讲话难免出口误,仅仅因为一个词的错误,共和国的总理专门写信更正并向读者致歉。这令人钦佩,也引人深思! 温家宝总理的一词之误是他在谈教学时出现的,对于一直在强调的素质教育,总理追问“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温总理明确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根据总理的理解可以作出这样的推导,要推进、落实素质教育,必须由“真人”抱着“真知”去解决“真问题”。由此可以得出素质教育裹足不前、久久难进的一个原因在于教育“失真”。事在人为,首当其冲是要让“真人”来办学,敲边鼓、搞保障的也应该是“真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已经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而“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明确了教育工作者应该秉持的态度,剩下的就是方法问题。科学发展观从哲学高度给出启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但总比困难多的办法却求之难得,何也?“真人”的第一个要素应该是有真诚的态度,态度问题没解决,一切问题都不可能解决。而近年来,经由媒体口径向外播发的,教育界所进行的改革没有不突破的,实验没有不成功的。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一个没有问题去解决的课堂,哪怕再丰富也没有进行的必要;同理,一场没有问题去解决的实验,哪怕再红火又何须去推进? 显然,是有人把问题隐藏了起来,“揭人不揭短”,大家彼此“包容”,形成了“百家共鸣”的虚假繁荣。“新瓶装老酒,新鞋走老路”,一些“做新瓶”、“绣新鞋”的人活跃在比较前沿的位置,他们在“棒打”以前的瓶瓶罐罐中,实际上进行着对教育改革的“捧杀”。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温总理叮嘱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影响是可以传导的,官员、专家、校长、教师、学生都是教育链条上的环节,而真诚就是搓就这根链条的最有韧性的一根丝。在这方面,温总理已经给出了一节示范课! 总理可以把自己的一个小失误主动公开、纠正,那么教育改革、实验怎么会没有出现问题、出了问题为什么又不可以摊开来说呢?有错误不去改正,必将导致正确的不能坚持。一位领导人曾写了一篇《加强互相学习,克服固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文章,当时由于没人敢指出错误,结果以讹传讹,让固步自封“同”故步自封。 显然,素质教育的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从求真务实出发。否则轰轰烈烈的改革就变异成了掩耳盗铃式的故步自封。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