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前程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文化之光照前程 ——文安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综述
来源:     2008-3-25 10:14:00
 
农村图书室报刊书籍琳琅满目,读书兴农成时尚;书画展、篮球赛此起彼伏;秧歌大赛、武术表演好戏连台……文安县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挖掘传统文化,搭建活动平台,实施三大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加速实现“洼地崛起”的奋斗目标打牢思想基础,照亮前进征程。

  提升文化品位打造精品工程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为此,文安县委书记于宝华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文化上要有新建树”的发展理念。

  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活动的品位相应地日益增长。该县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强力打造精品工程,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邀请域外演艺名家加盟演出,精心包装策划,提高演出水平和质量,为群众送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2007年7月到10月,文安县在行政中心广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消夏广场”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先后推出了少儿艺术、京剧票友、卡拉OK消夏歌舞晚会等九个方面的专场演出,规模之大,水平之高,时间之长,参与面之广均创该县之最。如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虽已结束,但受其影响每天早晚都有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在广场上健身跳舞,“消夏广场”已成为文安县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

  2007年9月28日到10月8日,在国庆、中秋两节到来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文安县举办了规模空前的“新钢杯”古洼情深书画作品展。展览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主题,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克明,著名笑星、画家李嘉存等7位文安籍在外著名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 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书画爱好者积极参与,共展出作品200多幅,参展群众络绎不绝。声势之大、书画名家和参展作品之多在文安书画展的历史上还是首次,成为2007年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多元投入巧带动实施“群星”工程

  文安县把农村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打造,大力实施“群星”工程,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新举措、新方法和多元投入的文化建设新模式。

  充分利用民营经济发达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身文化事业建设,既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又满足了群众和职工的文化需求。2006年春节,由新镇镇工商联主办,20余家企业集资举办的大型春节戏曲联欢会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左各庄镇的部分企业家成立了篮球俱乐部,他们先后集资11万元,分别为左各庄中学、张营村同德小学、东新小学建设高标准篮球场。

  加大村集体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建设活动场所,组建了秧歌队、小剧团、书画社、票友会等多种形式的文艺社团。芦阜庄村投资120万元建设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村民健身娱乐的中心。2007年10月,该村邀请保定河北梆子剧团为全体村民送上了为期一周的文化大餐。安里村组建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京剧剧团,投资近百万元建起了文艺演出剧场,同时购买了服装、道具等演出用品,进一步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文体活动开展起来后,村里赌博、斗殴、封建迷信等不正之风基本杜绝,文化活动还成了村“两委”与村民沟通村情、共谋发展的有效载体。

  充分利用文化个体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镇西代村河北梆子戏迷俱乐部,史各庄北辛庄的京剧协会、清河书画研究会,文安镇元里村的小溪诗社都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北辛庄的京剧协会自筹资金经常与霸州、任丘、安新、雄县等地的戏迷组织联谊活动。小溪诗社成立十几年以来,自筹资金出版诗刊16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截至2007年底,该县共有各类文化协会4个,演出团体8个、各类文化艺术人才150余人。左各庄镇十间房村还被列为河北省首批“新农村书屋”建设22个试点之一。

  挖掘传统文化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文安县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建设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申报、传承”两个重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以申报促保护。该县组织专门队伍,对全县100多个门类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在研究、整理的基础上,确定了县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根据濒危程度和价值大小,先后确定了“文安八卦掌”、“里东庄音乐老会”、“苏桥飞叉”、“辛庄管区传统制陶技艺”、“左各庄崇新村杆会”、“西河大鼓”等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文安八卦掌”、“里东庄音乐老会”两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完成申报国家级名录准备工作。

  以传承促保护。该县从学校到社会、从家庭到机关、从乡村到城市大力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邀请专家、学者参与保护计划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共组织培训农村文艺骨干380余人,先后选派专业骨干65人次外出学习。目前该县对已挖掘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分别指派了一名文艺骨干为负责人进行录音录像和相关实物资料的搜集,并全部予以保存。同时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以保障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