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青春私语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青春不知伤害来自何处——"70后"画家李继开
来源:东方早报      2008-10-10 10:08:00
 

  与70后画家李继开相谈你会发现,虽然他教授美术,但依然不善言辞———这并不意味着小有名气之后的故意伪装,也绝非理论缺失的拙于表达,而是天性中对于陌生人,陌生事物,陌生环境的腼腆与畏缩。然而,当我们的话题转移进入过去的时光,转移到一批70后画家的重要展览———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代,他就会兴奋起来,连最初一个电话的时间、内容,都仿佛历历在目。这次的个展,李继开新添了一件创作于一个多月前的装置作品《暗夜时光流过》———黑色和白色的绒布玩偶分悬于墙角,与他作品中的小孩一样面目模糊。待到当天傍晚,香港唐人画廊的李继开个展《混浊》开幕式上,收藏家、策展人觥筹交错,都在彼此轻轻询问着画家的去向,等待着李继开的出现,他却踪影全无,原来是逃也似地去了旺角一位搞雕塑的朋友的工作室。

    老实孩子的白日梦

    李继开笔下的招牌人物均是病态而忧郁的,身着各种装束的大大的猪头小孩,或紧紧闭上双眼,或目光呆滞、姿态僵硬,脸上流露出那种动物般的表情,局促不安;或站立于硕大的蘑菇,或匍匐或躺在长条木箱中,原本属于年轻人的那种充满生命力的东西荡然无存。适时的一次呕吐,有待证明的几道闪电,他们拒绝交流,拒绝被了解,只在木马、方块积木那些无生命的东西中建立起脆弱的信任,只在马桶上与自己昨晚的梦境再次对接。李继开以此来表现少年那种自虐与伤害、孤独与彷徨的情绪,言说着行为的“被规诫”,以及“青春残酷”的伤害感。

    “我的创作冲动来源于自己的琐碎生活,自己的情感,对过去回忆的模糊及对未来的怀疑。”李继开喜欢用直线,而不是流畅的线条来连接物和物,他不太用曲线,不喜欢缠绕纷繁,不喜欢流连忘返。他把对现实世界的个人化理解,以冥想的图式表达出来。习惯让自己感到这种白日做梦对自己的重要。它不仅让人脱离日常状态,而且仿佛可以让人生更加完整。

    他的绘画不再依托学院绘画宏大叙事为样板,却基本上是学院绘画的变体,并采用涂鸦式的纯色平涂、平面表现,他又能在其作品中以平直节制的线条渲染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

    一般的阅读口味,不刻意选择沉重;一般的成长经历,即出生于1970年代中期,没有时代所赋予的上山下乡和精神物质双重饥饿的感受;自小就满足于一般的学习成绩,因为样样都是中等,不特别捣蛋也不特别乖巧,所以家长和老师都不会注意安静地躲在一边的李继开在干些什么,忽视,也给了李继开以思想的自由。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应付生活,接受安排,混混沌沌地安排着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是个没办法的人,一个生活的旁观者。有时候就好像是在这个时代的队伍之外,呆呆地望着移动的人群,观察着这个世界在现实中和媒体上发生的那么多的人与事。”李继开说。

    不再充满挣扎

    也许,李继开的人物形象不是逃离现实世界,而是重返自我心灵深处,充满一种无声的诉说。他不再在这个世界上充满力量地挣扎,他不再生长,不再感受,不做运动,不愿意征服———无论是对飞行技术的运用,还是对于外部世界的驾驭,对任何波澜的驾驭。他只和物嬉戏,和动物嬉戏,和垃圾嬉戏,他让自己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让自己封锁在自我的想象中,沉浸在自己的渺茫和渺小中,总之,他绝不是沉浸在对世界的想像性征服中。

    既然轻易看透自己“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小家碧玉本色,那么我们更清楚自己绝对无力超越自己的浅薄,就像我们永不能跳过自己的阴影。李继开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性没有多大热情,告别了崇高理想,没有了沉重的救世救国的包袱,生活本身变得有滋有味。但他又遭遇到了不沉重带来的某种潜在的伤害,却无法判断伤害究竟来源于自身、外界、还是时代,唯有肉身的放纵和自我的身体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