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师阅读的价值审视与路径选择(中)阅读内容的选择
来源:     2019-1-22 14:10:00
 

话题背景

杨绛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载体,我们在阅读经典著作时,不仅仅是触摸文字的简单活动,而是在诠释人类历史和解读大师思想的对话过程。阅读不是单向的吸收,你还在以作者、主人公等为参照物和镜子来反思和反省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理解和自我建构。在读经典著作的时候,我们既会振奋激动,又会哭泣伤悲;我们既会明晰人生方向,又会积累人生智慧;我们既会找到奋斗者足迹,又会坚定追随者脚步;我们既会发现自身弱点短处,也会强化自身优势长处。阅读伴随着反思、反省、诊断、重构、生长等等人生成长的过程,促进你不断地向“理想的我”逼近,成为“最好的我”。

有人说,读过很多书都忘掉了,意义何在?读书不是为了记忆,而在于理解,在于筛选,在于建构。“腹有诗书气自华”,留下来的,是你通过阅读而形成的品味、气质、思想和思维,这是最有价值的精华。因此,阅读经典促进“个性成长”,你选择读什么书彰显着你对人生方向和高度的选择,你能在什么时候读书意味着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理性水平的高下。阅读改变和造就人的个性,实现“我就是我,一个与众不同的我”。

◎ 毛道生(成都七中副校长)

陶行知先生说:“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那么何谓“活书”?这涉及到教师对书籍的选择。教师既要阅读作为“教师”而需的专业书籍,也要阅读作为“成人”的人生书籍,成为陶行知所期待的“活人”。

读人文之书,成就丰满之人

论语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师要更好地“育人”,首先要“成人”,才能“立己达人”。其次要“知人”,方能因材施教。学生是你的影子,你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作为优秀教师,你要清楚,美好人性和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如何去追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深研“人学”。所谓“人文之书”,即是关于人的学问的书籍。通过阅读人文书籍,有利于我们在与人类文明与历史的对话和扬弃过程中,学会价值判断,涵养美好情感,沉淀人生智慧,这些都是“人文滋养”的重要内容。

龙应台强调“从小多读文史哲,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而哲学使你“迷宫中望见星光”。通过阅读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邓康延的《先生》等书籍,可以帮助我们领悟作为中国人应有的风骨、气节和追求。对比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和徐棻的《苏东坡和他的大宋王朝》,我们走近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学会面对挫折和打击,依然不失爱民济民和旷达乐观。另外,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钱穆的《国史大纲》、钱钟书的《围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傅佩荣的《推开哲学的门》、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等值得一读。

读业务之书,成就专业之人

“学高为师”,教师的专业性是由其拥有“扎实学识”而获得认可的。一线教师阅读面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限于本学科知识而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知识(PCK),二是学科知识又限于教材教辅和课程标准等阅读,知识面狭窄。

教师既要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深刻理解和修为,还要对本学科前沿知识主动跟踪和触摸。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老师可以读一读《从一到无穷大》,既可以学会深入浅出讲清一个道理,还可以把多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防止学科隔离和知识割裂。除了专著,还可以阅读相关杂志,例如化学老师可以坚持阅读《化学世界》《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中学化学教与学》等高水准杂志。

对于教师而言,是他拥有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而使得他们与学科专家区别开来,方才成为教育的专业人士。对于一般教师而言,阅读学理性很强的教育专业书籍可能有点为难,但有的教育家却擅长于深入浅出的讲授教育原理和传授教育智慧,如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苏霍姆林斯基的《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方明主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石中英的《教育哲学》、郑金洲的《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李政涛的《教育常识》、鲁洁的《鲁洁教育口述史》、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等等。

读生活之书,成就情趣之人

陶行知非常反感和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读书的需要改变生活,否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强调教师要读“生活之书”,一则是生活无处不在而教育也就无处不在;二则是教师也是生活之中的人,需要美好生活;三则教师理应成为有兴趣爱好,有生活情调、懂幽默的情趣之人,而非书呆子、迂夫子。所以杨绛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也在《文心》中指出,读书贵有心得,关键是联系生活,在“触发”上下工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但深入60后、70后人群,也还通过入选语文读本而进入中小学生之中,可谓老少皆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金庸武侠小说不仅仅以精彩生动的打斗、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复杂纠缠的情节吸引人,更因为他有着鲜明的生活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底蕴。其实,在教育人看来,还可以发现暗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例如《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教授郭靖和丘处机教授杨康的出发点一开始就偏离轨道:为了一个赌约,为了成年人的面子。由于罔顾儿童的天性和儿童的需求,丘处机就忽略了对杨康的人格教育,而江南七怪的教育手段就显得急功近利和粗暴简单。“闲书”不“闲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角度去多维解读金庸武侠小说。当你练就火眼金睛般的“教育的慧眼”,你在看《肖申克的救赎》《大秦帝国》等电影,以及观看足球世界杯比赛、TED演讲等电视节目时,你也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教育解读和教育联想。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