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学子亟需心理按摩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出结果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07-6-19 15:45:00
 

我市首次公布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莘莘学子亟需“心理按摩”


本报讯(记者 宋秀 见习记者 王安) “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不能和老师同学正常交往。”昨天,市精神卫生中心首次公布了我市高校大学

 
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乐观,很多大学生在和他人交往时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大学生存在交往障碍


据市精神卫生中心粗略统计,在他们举行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周”中,很多大学生存在交往障碍,在这些学生中,男女大约各占一半。“不少学生在高中时就出现交往障碍的苗头。”王冠军分析,如今,不少学生片面追求个性,和他人交往不顾别人感受,说话很“伤人”,久而久之,朋友越来越少,就出现了交往上的障碍,进而引发心理问题。此外,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心程度还不够,缺乏引导和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


如今,许多高校也意识到大学生健康心理亟需关注。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刘启辉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多数大学生也能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逐渐接受了“心理咨询”这一疏导形式。平均每天至少会有一个大学生前来进行心理咨询,主要围绕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个人未来发展规划等。前来咨询的学生有一半是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


据悉,大一新生从高中生活进入大学生活,一时适应不过来,造成了学生们在心理上的变化。大四时面临就业和考研,焦虑、失眠在大四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海洋大学就开展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在,学校还开设了网络交流平台,学校的‘海之子’网站专门设立了‘心灵港湾’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心理专家交流,解除心中的困惑。”据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牟老师介绍,目前,中国海洋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逐步步入正轨,初步形成了校级、院部级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除学校专门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外,各个院系有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部分班级还有“心理委员”。


□相关链接


两万大学生 拥有“心理档案”


本报讯 心理健康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青岛理工大学自2004年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如今,两万名在校生人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新生入学时的心理筛查情况,二是学生平时的心理咨询纪录。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