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中自主招生部分学校误 导竞赛证书能当“通行证”?
来源:东方网      2007-4-25 9:28:00
 

         今年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自主招生报名日前结束,1个录取名额平均吸引20位报名者。在竞争异常激烈情况下,有部分学校将各类竞赛成绩作为唯一筛选标准,引得一些家长和考生把竞赛证书当成“通行证”,有违自主招生的初衷。

         在部分高中自主招生现场,咨询台老师人手一份市“初三年级新知杯数学竞赛”获奖者名单。前来咨询的学生若姓名在其上,就会被特别标注;而那些得过一、二等奖的同学,甚至当场许诺列入预录取名单。获奖学生即使没来咨询报名,这些学校也会主动前去联系。

  自主招生对竞赛的“偏爱”,给家长和考生造成很大影响。在东北片某高中自主招生咨询现场,不少家长都提同样问题:我的孩子在某竞赛获几等奖,是否符合自主招生要求?一位学生获得数学竞赛一等奖,他妈妈在咨询时显得十分自信;没获奖的或者获得了三等奖的,孩子和家长就显得“底气不足”。家长魏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孩子获化学竞赛三等奖,竞争力“好像不够硬。”她本想介绍一下孩子自理能力强、乐于助人等特长,但这些品质缺乏“硬杠杠”衡量,老师似乎不感兴趣,只好作罢。

  教育专家指出,各校根据办校特色,参照竞赛成绩物色特长学生,原本无可厚非。但若将此作为唯一标准,则有失偏颇。竞赛成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在某学科的专长,但没有获奖的同学,并不一定在该学科上就没有潜力。而且,仅以竞赛成绩衡量考生,易引向“竞赛应试”的误区,忽视更多优秀孩子在其他更多方面的“闪光点”,背离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