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要求资产10万以上或年薪5万以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硕士学历以上,前三条满足一条即可;女方必须是在校大学生、品貌好、素质高”;“中国在校大学生涌现‘急婚族’”;“年关频现急婚族”……随着国际国内各地媒体对上海、浙江、福建、四川、山西等地“急婚族”的高密度频繁报道,“急婚族”无疑成了年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记者日前对京城的“急婚族”现象展开了调查。
记者调查
婚介所
“急婚族”年关增幅超两成
记者在Google上搜索“急婚族”,最近俩月的网页就多达8490项,“急婚族”的火热程度可想而知。于是,记者就“急婚族”现象分别采访了市妇联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北京婚介网)、京城邂逅婚介所、爱在中国、梦缘婚介所、红娘婚介所等6家传统征婚渠道的婚姻介绍所,发现随着年关的接近,走进婚介所的征婚人士数量确实有所上升,但并没有像外界传言和网上炒作的那样大幅度翻倍“扎堆儿”。记者在这些婚介所的办公场所,并没有看见“急婚族”扎堆儿的热闹场面,虽然电话声不断,但大部分都是属于咨询类的,正式登记的并不多。
市妇联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刘淑琴告诉记者:“最近征婚的人数确实有所增加,但并不都是急于结婚的征婚者。有急于结婚意向的大概占两成。”而梦缘婚介所经理张洁告诉记者:“近一个月的征婚人数比上月增加了三成左右,平均每天都有10来人前来征婚,急于找寻结婚对象的大概占了两成多,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在8%左右。海淀区门市部的大学生征婚人数要稍微高些,大概占了我们总征婚人数的10%左右,其中应届毕业的学生居多。”红娘婚介所的苗女士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征婚的人中,急于要求找结婚对象的主要是白领,对长相的要求比较低,五官端正就成,而对户口和房、车、收入要求比较高,一般都要求有北京户口或能落户、有车、独立住房和稳定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工作。在校大学生比例5%左右。”
除了传统的婚介所外,网络征婚成了时下热门的征婚渠道,也成了“急婚族”们选择的主要渠道。记者在网上按照在校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年龄:20至23岁”、“学历:大专至本科”条件进行搜索,发现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数超过了注册会员人数的50%,而一些专门以在校大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征婚网更是人气十足,符合中国大学生征婚网的查询结果约有704000个。
观点交锋
在校大学生
急于征婚不急于结婚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急婚族”的真实情况,记者分别走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利大学、北京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7所学校,每所学校随即采访了男女各5名学生,统计结果表明:58人愿意同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成功人士交往,只有8人愿意在物质条件合适的前提下考虑短时间内结婚。对于在校大学生“急婚族”过分强调对方的物质条件,受访者明显分成了两派: |